-
肖小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佛教考古在新疆:莫尔寺考古的发现与意义[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4期
-
金秋(江南影视艺术学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敦煌早期石窟乐舞艺术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4期
-
杨军(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吉林大学历史研究院).《北行日录》反映的宋金饮食文化交融——兼论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规律[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4期
-
乌小花1,李安然2(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中国社科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与战略意义[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再建构[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陈俊达1,赵永春2(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各民族政权的“中国观”与“中国认同”[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杨须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演进史钩沉[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李锦(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从区域文化到全民共享:格萨(斯)尔史诗传统的创造和发展[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纳日碧力戈1,于春洋2(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迈向共同性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蒙古、广西和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比较[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管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助推路径[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朝克赛1,2,阿拉坦宝力格1,2(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牧区多民族乡村社区互嵌研究——以罕乌拉嘎查为例[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边巴拉姆1,2,刘荣飞2(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西藏大学政法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统一路径——以西藏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为例[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陈奕平1,2,3,关亦佳2(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海外侨胞与中华民族多维空间的拓展[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部深度反映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奇书——《番汉合时掌中珠》[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3期
-
青觉,吴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当代价值[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陈建樾(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建国最初十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与工作重点[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论现代国家民族之建构[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都永浩,王禹浪(渤海大学;中国民族理论学会;渤海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大一统”思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线[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曾少聪1,2,吴曼3,4(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基于整体观的视角[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陈联俊1,2,夏泉3,1(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南大学).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邓文韬1,刘志月2(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试论元代唐兀人多元的姓名文化[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叶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浅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译问题[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数字化研究刍议[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王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略论柳宗元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孙嫱,赵罗英.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研究——基于十个“三交”典型案例[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2期
-
石硕(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从“民族”角度认识中国历史[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1期
-
刘志扬(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边茶贸易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1期
-
郝时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共章程与中华民族[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