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中国现代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彭利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百年中文 薪火相传——以新见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论文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刘伟(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世纪50年代初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以北师大历史系教学小组的实践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蔡宏波,童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理论逻辑与中国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任萍1,汪悦1,刘冬予2,李添1,骆方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的智能化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宝存,苟鸣瀚(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美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整体态势、运行机制与行动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全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皓1,2,杨宁1(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毛泽东关于七七事变的分析和应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姜英敏(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韩国政府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范式与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林绪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思与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崇儒”到“重道”——清初朝廷对民间理学的认同及歧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马相东(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技术效应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秀华,朱雅楠(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证本性的回归: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有机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于雪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论语》的话语建构——兼论“语”的特质及“语录”的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晖,刘霞,刘金梦,李金文,高叶淼(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幸,姜星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日本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薛熠,张昕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机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秋雁,贾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价值及其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戚聿东,徐凯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智能制造的本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冯英1,张卓2(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校交叉学科的发展机理与教育实践逻辑 ——基于混沌理论的分析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凤,黄四林(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社会流动信念:脱贫家庭青少年发展的内生动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郭家宏1,林致君2(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英属西非殖民地热带疾病防治问题(1898—1939)[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陆纪君(清华大学哲学系).祥瑞:汉代天人观念的意象表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苗芃1,谢晓非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状态无聊对物质主义的影响:意义寻求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艳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失声·失忆·失踪 ——论阿甘本的“声音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亮(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关于阿多诺哲学贡献的再思考 ——从当代中国的视角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兰教材(岭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从分散到综合:英国1872年食品、饮料和药品修正案法的由来和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百兽率舞”与中国上古乐舞的黄金时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嘉茵1,田志磊2,袁连生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原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