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炜1,杨秀秀1,王媛2(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系).国内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程、热点及展望 ——基于文献计量法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杨继光(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太姥民间文书词语例释[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肖霞(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唐故何府君夫人清河崔氏墓志并序》词语考释三则[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张家波(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岳阳楼记》 “承变” 创作逻辑探微[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申唯正1,周萌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历史生成与新时代金融秩序建构[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任稔(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舜帝南巡” 集体记忆的形成、发展及意义[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张军(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试析岛田政雄《中国新文学入门》的整体化编写[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梁晶(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团委).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杨小平,谢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卷》俗语词考释六则[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黎锦(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东融” 视域下推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辛梓(桂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从辞令论说到赋家用典[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凌艺桓(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资阳方言亲属合称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张远欢(广西民族出版社).略论宋代广西各知州的固边措施[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韩竞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非文本解读与新文化史学方法创新 ——基于广西田野史料的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华教仁(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国画《瑶梦》[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黄兆权(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国画《桃子熟了》[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3期
-
朱其现1,杨育智2,向云3(贺州学院;中共贺州市委统战部;贺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贺州市委统战部).南岭走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启示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一[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罗树杰(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再思考 ——以天琴文化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陈才佳,刘译蔓(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广西富川民间土地契约文书的地亩计量探析 ——南岭走廊民间文献俗字研究之三[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杨璧菀(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怀城粤语“做”的虚化[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杨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指称的涵义及演变 ——评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李晨(中国计量大学 法学院).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的现实困境、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王林玉(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半条被子”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实质与价值意蕴[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易永姣(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辞赋骈文研究中心).抒黼黻之华,怀忠爱之意 ——论清初遗民赋的家国书写[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侯雨含(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聊斋宣讲小说改编特征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邱玉兴1,胡晶莹2(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贺州学院党委办公室).广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邓萍(贺州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民族旅游体验对推荐意向的影响 ——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黄金丽,温顺生(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以广西上林县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
邓晖,赖裕福(贺州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专创融合”背景下双创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以贺州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