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回天(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提升路径论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姚本标,刘春利(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最蓝的眼睛》中女性身份的缺场与重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刘卫华,李继兵(广西师范学院).民族地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设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袁娅琴,祁进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重庆民族地区民间戏剧现状调查与保护措施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姚秀颖(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育策略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张继焦1,杨林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五轮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胡建华,张辉(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提升国际软实力的理性思考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黄艳1,易奇志2(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从文化位育之道看骆越文化进校园[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胡曼(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传统文化产权视野下的公有领域刍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薛熙明,黎君,谢雪莲(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灾后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社区农业优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蓝日勇(广西博物馆).骆越花山岩画文化研究——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罗彩娟1,高威2(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壮族认同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张文敏(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新时期管乐队的管理现状与经济效益审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杨晓(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混沌、歧视、暴力与当代德育价值的重构——关于《当今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人类学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杨珺(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演绎和表现自由:试论冯沅君的爱情叙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李萱(河南大学文学院).“梦幻”与现代女性小说书写的新质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王艳霞(郑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论陕北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特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刘思谦(河南大学文学院).贝蒂·傅瑞丹的女权运动理念与性别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
-
金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非遗”舞蹈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王超,朱嘉佳(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认同与旅游扶贫开发协同路径研究*——基于贵阳花溪高坡苗寨的扎根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张继焦1,宋丹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现代化转型:直面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继焦教授访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杨绪明,陈德银,程茹佳(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基于“蓝瘦”“香菇”的新词语社会文化心理考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覃彩銮(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骆越铜鼓文化研究*——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亓光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商人类学理论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民族地区社会扶贫的实证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
石一宁1,钟世华2(《民族文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学院).丝路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新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学》主编、编审石一宁访谈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