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方强1,张华刚1,齐卫东1,李莉2,魏艳辉1,谢光亚3(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混凝土折板式密肋拟扁壳的静力性能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颜锋1,张楠2,张高明1,钱基宏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南站高速列车对建筑结构振动影响实测及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王钧,文慧,王志彬(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玄武岩纤维增强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姚荣1,2,叶燕华2,任洁1(扬州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现浇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钢筋应力试验研究及混凝土应变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刘超,杨志勇,黄吉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框剪结构二道防线调整方法探讨[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张国伟1,王胜1,陈嵘1,易国辉2(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干垒式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管玉皓1,刁梦竹1,李易1,陆新征2,闫维明1(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蔓延火灾下混凝土框架连续倒塌数值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李天,丁庆瑞,樊嘉(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BIM技术在工业钢结构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李奉阁,孙文晋,郝艳(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填充抗震墙加固既有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孔丹丹1,2,崔巍1,李少锋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向正交空腹钢桁架与柱相交节点水平受力构件实用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赵天龙,吕振利,陈林聪(厦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梁不同配筋情况下页岩陶粒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刘文洋1,李国强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两边连接X型屈曲约束钢板墙的简化分析模型[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宣硕,裴长春(延边大学工学院结构工程学科).不同层厚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邵运达,李淑,闫晓宇(国家开放大学).考虑矩形箍筋约束作用的足尺混凝土方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王楠,朱杰江,郑愔睿(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分级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包健1,牛建刚2(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无梁楼盖设计中倾角托板柱帽刚域长度计算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张武1,张波1,姚晓旭1,乜铁利2,李琼2,王跃辉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工国际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商务中心桩基设计[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王书圣1,钟储营1,宋俊洪1,孙猛1,刘波涛2,陈适才2(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配筋率对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师乐萌,杨德健,张潆心(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低成本基础隔震建筑地震响应与隔震措施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1期
  • 陈昕1,刘京1,2,张鹏程3,薛普宁1,刘琳1(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严寒地区城市冬季室外热舒适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金虹,崔鹏,乔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严寒地区广场微气候舒适度与参与人数相关性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余贞贞,符永正,陈敏(武汉科技大学).基于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聂倩1,张群1,桑国臣2,朱轶韵2,罗戴维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拉萨乡村碉房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张垚,牛建刚,金国辉(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保温材料节能性能及经济厚度优化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涂书阳,张旭,周翔(同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单U型地埋管换热阻容模型构建与敏感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刘盛1,2,刘益明3,黄春华1(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传统窨子屋民居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张金萍1,2,卢冠舟1,2,梁雪怡1,2(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舱内典型物质燃烧释放颗粒物PM1.0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孙方田1,2,程丽娇1,付林3,张世钢4(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国家级建筑用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增热型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技术节能效益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 钱锋,杨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体育馆建筑的风环境模拟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