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秀丽1,吕超2,许如根2,朱娟2,郭宝健2,王菲菲2(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13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5期
  • 卞庆中1,卞秀会1,金华2(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高邮城南新区农业农村局).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扬江麦1820 的选育[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5期
  • 《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辑部.本刊加入有关数据库的特别声明[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5期
  • 钱素菊1,周萍1,崔岭1,王海燕1,王春吉2,王文彬2(响水县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适合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的筛选[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卢俊1,施伟2,朱国永2,张梦龙2,程新杰2,陈忠兵2(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同肥料运筹对江苏沿海机插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朱友理1,何东兵1,吴小美1,成春枫2,钟志仁2(镇江市植保植检站;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协同防效[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王旭伟1,韩娟英2,赵丽稳1,叶凯2(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浙东地区8个高粱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徐伟豪,柳洪良,朴雪梅,白学峰,杨学智,韩云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利用光合细菌肥药双减对水稻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韩同进,孟自力(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多元复配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王海洋,姜鹏,孙健雄,刘兴华,高进,施洋,陆镇威,程芳梅,于爱华,杨华,王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苏沿海盐碱地能源型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张锋1,张立东1,马孝锋1,王新国2,李磊2,王翔2,康国章2,夏国军2(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市高抗白粉病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宗冬琳,王弢(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于知网数据库分析干旱地区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陈京都1,2,唐建鹏1,胡雅杰2,张明伟1,辛海滨3,姚义1,刘绍贵1,杨晓东4,谢成林1(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扬州市邗江区农业农村局).优良食味水稻南粳3908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技术示范与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刘廷辉1,涂洋2,李氏昭2,杨开俊1,伍玲2,郭刚刚3(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青稞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宋开业,施昙,贾瑞宇,王先旭,黄兴亮,肖群(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高产、高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楠丰麦186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杨佳佳1,岳诚1,杨涛2,陈玉慧1,谢婉1(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叠川(峨眉山)麦芽威士忌有限公司).巴中市9个大麦品种间农艺性状的比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辑部.本刊加入有关数据库的特别声明[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4期
  • 张志伟1,魏秀华1,昝瑞丽2,李祖义2,王洪生2,李启芳2,王同芹1,郎文培1,王宁3(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滨州市农业科学院).不同脲醛缓释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3期
  • 严旖旎,单海勇,刘旭杰,张晋,石晓旭,刘海翠,李赢,刘建,杨美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3种一次性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3期
  • 陈培育,牛银亭,鞠乐,阴志刚,周晓静,申坚定,强学杰(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高粱新品种宛粱9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3期
  • 张春艳1,庄克章1,吴荣华1,董西辰1,李新新1,张晓艳2,闫煜鑫2,穆春华3(临沂市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15个鲜食玉米品种在鲁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3期
  • 刘列,于亚雄,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程耿,王志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高蛋白大麦新品种云饲麦40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