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文成1,2,3,李珊杉1(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兰大);兰州大学甘肃省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教条主义批判及其时代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吴萍(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省环境资源法学会).宅基地退出复耕实践困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胡雁(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光绪中期的地方钱粮亏空治理 ——以州县钱粮交代改革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曹江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农民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跨度中“信用基础”的困境与体系重塑[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王结发(复旦大学法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绿色共富论[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杨旭1,孟凡坤2(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视域下国家自主性的嵌入与调适[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张璐1,吕畅2(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气质与青海映像:“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青海的生活与创作[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庞庆明(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试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成效评价标准[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索端智1,张睿婧2,童立珺2(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生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黄河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陈慧慧(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旅融合视域下青海湖生态旅游高地建设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鲍鹏山,鲍震(上海开放大学;复旦大学古籍所).“国家”与“天下” ——论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孟子天下观[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吴新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微博到微信:社交网络可供性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贾茹(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伎乐与伎乐供养的音乐文化内涵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实践成果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张世花1,汪瑶2(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青海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其对策——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庄贵阳1,王思博1,窦晓铭2,陈寅岚2(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行动逻辑[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唐小然1,吴玄2(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域外适用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谢宜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兼谈强国时代的国家能力图景[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司忠华(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新时代国家仪式的政治叙事[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朝告才让(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藏族宇宙观探析——以甘青川民间收藏苯教古籍文献为主[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李怀,唐莲子(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优化区域社会基础的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李元元,梁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项目进村”何以落地——一个西北山村公共用水工程合法性获得机制的社会学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王礼宁(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双碳背景下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难点与破解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苏薇1,2,宋福铁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金融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周亚1,袁健红2(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布局及实践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李威颖1,喜饶尼玛2,3(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官员谢国梁赴藏事迹考[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唐芸芸(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沈德潜对诗人主体的提升及对格调派的超越[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袁劲1,何敏燕2(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当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从图示到范式: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的中国接受[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木仕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纳西东巴文神山字符原型为冈仁波切考[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青海民族大学、周口师范学院;重庆文理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研究的观察与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