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恒臣,何理,赵文仪,焦蒙蒙,何梦溪(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价格协商型动态博弈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吴凤平,韩宇飞(河海大学商学院).“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碳排放配额两阶段分配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陆岐楠,刘子亨,曲晓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系;艾奥瓦州立大学经济系).近地面臭氧、高温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潘家华,陈梦玫,刘保留(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净零碳转型的主要路径及其优化集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于博,刘雪晴,赵晓杰,孙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根特大学地理学院).“双碳”目标下农业“土-能-粮-废”关联作用与影响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曾庆华,何凌云(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空间节能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谢荣见,伍园梅,贾玉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虑政府绿色偏好的集群企业共创价值演化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张晏瑲,赵晓楠(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大连海事大学黄渤海研究院).国际人权法视角下应对日本的核污染水处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张一,白敏(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海洋督察制度:文献述评、实践举要与研究进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詹姝珂,王仁曾,刘耀彬(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1期
-
张建平,李林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绿色金融、绿色政策与实体企业的绿色转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李磊,卢现祥(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碳市场的政策效应: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吕越,马明会,陈泳昌,张昊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人工智能赋能绿色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韩先锋,郑酌基,肖远飞(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创新驱动政策“双试点”协同赋能与碳排放“量降质升” ——来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创新型城市的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李珊珊,赵超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尚勇敏,宓泽锋(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张淑惠,孙燕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的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刘亦文,邓楠(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环境保护税是否有效释放了四重红利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王江,范昕曼(重庆大学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法学院).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立法的框架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陈海盛,沈满洪(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信用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绿色信用制度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徐祥民,高雅(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处理流域环保共同事务的地方立法方案 ——赤水河三省“共同立法”引发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左弈,周衍平(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中国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胡小文,项后军(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碳减排政策、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双支柱”调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苗毅,戴特奇,王成新,宋金平,魏浩轩,陈培安(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青藏高原县域交通优势度-自然环境承载-社会经济需求关系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胡宗义,李好,刘佳琦,何冰洋(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履行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柴寿升,张雪唱,单军(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城市旅游化与交通资源协同发展水平测度及演化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刘艳(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新时代蓄滞洪补偿制度建构的逻辑转变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余智涵,张楠,杨红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佐治亚大学沃内尔林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价格随机Faustmann模型的最优轮伐期决策方法及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李硕,王敏(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空气质量改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10期
-
杜建国,李波,杨慧(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老龄化下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