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淑颖,蔡曙光,冯廷勇(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预期想象对延迟折扣的影响:基于预期想象能力可塑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刘蕾,李亚楠,牛若愚,于文婷,陈玉雪,刘莹(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重点实验室).踏步任务下动作同步的神经基础[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丁芳,张欣媛,刘娇(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浙江省杭州市上泗中学).小学儿童承诺认知及其归因取向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张斌,张安琪,邱致燕,曾奕欣,曾成伟,熊思成,张淑君,王亚楠(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系).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谷莉,黄婉冰,杨雅兰,范兆兰,郭丰波(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干预重点实验室;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欺凌受害经历下强化敏感性人格特质与孤独感的关系:自我隐瞒的中介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易芳,熊小娇,滕召军,叶宝娟,廖丽萍,颜茹娜,李玉华(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积极同伴压力与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希望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田可心,阴山燕,武亦文,胡文彬(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积极共情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自我建构的中介与社会比较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王卓,刘旭,蔡佳,陈芷柔(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创伤应激研究实验室).提取诱发遗忘的动态效应:提取与重学交叉混合练习的联合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李卉,喻昊雪,吴佳琦(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真还是假?虚幻倾向与事件类型对5~6岁幼儿真实性判断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5期
-
郭志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父母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自我控制的关系:家庭功能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刘海东1,虞芷筠1,叶宝娟1,杨强2(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抑郁:社交焦虑和感恩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彭于珏,郭成,曾晋逸,陈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父母协同教养对其教养压力的影响:亲子亲密性和亲子冲突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王凤巧,李一涵,丁雯,张钰晗,陈光辉(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受欺凌与情绪问题的关系:希望与宽恕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方平1,易子健1,姜媛2,庞卉1(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民众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黄应璐,杨西玛,周宵(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杨柳1,杜薇1,方平1,姜媛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社会情绪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刘致宏1,张野1,王凯2,许晴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处).校园排斥与青少年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结构方程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张正,李雪欣(辽宁大学商学院).负面评价恐惧与强迫性购买:物质主义的中介与特质敬畏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徐科朋1,2,3,陈佳莉1,3,吴家虹1,3,4,杨凌倩1,3,5,欧倩倩1,3,罗冬丽1,3,张姝玥1,2,3(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系;广西高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杨浦双语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行为者的忠诚偏向效应:道德价值启动对道德行为及道德判断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高阳1,倪士光2,夏志远1,田午林3(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航空学院).群体夸耀方式对旁观者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群体认同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刘春晖1,张俊怡1,刘思佳1,2,郭筱琳1,罗良1,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安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父母失败观与儿童能力实体观的关系:一项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纵向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郭文欣1,张微1,李雨茜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区第三小学).动作电子游戏玩家工作记忆优势的跨系统一致性:一项近红外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杨洋1,2,杨亚楠1,2,邱少劼1,2,李莹娜1,2,刘羽1,2,贾绪计1,2,3,林琳1,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冲动性的潜类别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基于个体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王钟潍1,任沿静1,2,陈晓晨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燃火花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不同类型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张晓颖1,2,李亚琴1,黄希庭3,杨庆1(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自我概念视角下的师范生职业使命感提升机制: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庞卉1,金晓楠1,姜媛2,方平1(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民众社会风险感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臧慧琳,李强,朱贞洁,翟宏堃,王玉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抑郁症消极刻板印象的受众调节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
张锦坤(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注意偏向具有特异性——评《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注意加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