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施常州(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论南宋江西诗派典型诗人赵蕃的诗学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李欣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功利论及其交易伦理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池建新(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近代文学思潮中的早稻田学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潘镇1,杨柳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国际化经验悖论及其超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黄一玲(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朱德全,熊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基于系统耦合的立体性分析框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李川(东南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从教养式矫治到修复式教育: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理念更新与范式转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吕小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社会心态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汪新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何以“治心” ——兼论心理学如何服务社会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生兆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政府·市场·社会:学前教育治理的历史变迁及当代审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益·情感·精神:个体第一需要与德育认同的三重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赵黎明(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第三代人”诗学话语的哲学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孟宪平(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型构表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刘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为“宣传范式”典范的“新华体”:历史变迁与内涵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典文本、历史反思和创新践行:把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辩证关系的三个基本维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路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内生逻辑及制度效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檀传宝,欧阳广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鲁洁先生生活德育论所实现的三重超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崔宇(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互生共融:过程公平视域下教师行动的结构性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雷李洪1,陈心想2(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迈向以人为本的社会学 ——费孝通晚年学术历程反思及其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江溯(北京大学法学院).从记忆到遗忘:欧盟被遗忘权制度的运行及其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杜连森(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打工人”的困境:去技能化与教育的“空洞”[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方雷,崔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过程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辩证意蕴 ——基于生态政治哲学的分析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邹慧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因势而动:教师轮岗交流的行动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黄建华(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共性的拓展与重塑 ——以微信群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曹格,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问卷调查:学生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唐爱民(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校德育变革的文化生态:内在逻辑、社会基础与实践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邹军(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变迁视野中的网络民族主义:兴起、演进及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