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正江.鲁洁德育理论中的道德知识观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静,邹农俭.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形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陈莉,王宇平.虚词和近现代汉语史的分期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顾理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面子里的人格尊严:智媒时代公民的隐私保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公丕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成就和主要经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露璐(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何以“还乡” ——从“乡愁”的哲学表达谈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中国高校区域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死刑废除的刑法教义学言说何以可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勘1985年新小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冯建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百廿南师:一本打开的教育人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昌(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论作为人文科学的体验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小锡(南京师范大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大道德定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观及其实践进程中的两次“推进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胡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新发展:创设职业大学制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汉字神话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理论与历史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潘菽对意识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成斌(南京师范大学).传承百廿薪火 再谱时代华章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程天君(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教育社会学的重建与成就(1979—1992) ——“学科重建”期的勘定及其三项建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华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内涵与实施要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杜辉(重庆大学法学院).实践、逻辑与创新:空间向度下的生态环境法治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宏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联合思想探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涛1,李茜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中国高校农村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 ——基于2021年和2020年两轮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魏善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朝向美好生活的课堂价值秩序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杰(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理性的直觉:符号活动的主体性问题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林绪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旧之间:基于《新中华报》对“民族形式”报道的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锡喜(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和“两个创造”的历史观审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中1,姚婷婷2(扬州大学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符号自我”:“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永伟1,2,袁彬3(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无人驾驶交通事故中的刑事责任及其分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卜玉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当前国际社会对未来教育的四种探究进路及其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尹弘飚1,沈光银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道德力量的社会建构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吕小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风险社会中的医患共同体建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