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柳武妹,肖海谊,王雪枫(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居住流动性与消费: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阐释[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黄建平1,许婧娴1,宛小昂2(苏州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想学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产品搜索经验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马亚男,黄艳利,石宇婧,谢久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基于敏感期的先天后天作用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殷融(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读心的比较研究: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在心理理论上的异同点及其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侯文文,苏怡(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儿童语言实验室).注意和记忆对孤独症儿童词汇发展滞后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孙莎莎1,李小兵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体育部).冥想的安全性[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俞稼钰1,靳羽西2,梁丹丹2,3(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词义加工的脑激活模式:基于fMRI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周星辰1,贺雯2(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元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切入点及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刘爽爽1,2,肖斌3,王葵1,2,陈楚侨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体型知觉的准确性及其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胡小勇,杜棠艳,李兰玉,王甜甜(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自我调节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袁玉琢1,骆方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人工智能辅助的自闭症早期患者的筛查与诊断[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李豫苏,张锟,毕研玲,张宝山(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其解析——基于文化不匹配理论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唐辉1,2,李鑫宇1,魏一帆1,李晓彩1,陈柳燕1,张曜1,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心理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伙伴选择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作用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侯婷婷1,陈潇2,孔德彭2,邵秀筠3,林丰勋1,李开云1(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机器学习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识别和诊断领域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罗文豪1,王尧2(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成为自己的掌舵者:个体自我领导的多层次驱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匡子翌1,成美霞1,李文静2,王福兴1,胡祥恩1,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视频教学中教师的眼神注视能否促进学习?[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于坤,王哲源,彭雄良,王佩,赵泽珺,严一丹,曹培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李婧婷1,东子朝1,刘烨1,2,王甦菁1,2,庄东哲3(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共安全行为科学实验室).基于人类注意机制的微表情检测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郭静,刘笑晗,黄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基于长尾效应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转归机制及干预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赵娜,秦学者,刘雅倩,孙铃(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系).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质量效应的理论机制与调节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栾墨1,吴霜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雷迪管理学院).消费决策过程如何彰显社会地位?基于最优化决策策略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郑志伟1,2,肖凤秋3,邵琦1,2,赵晓凤1,2,黄妍1,2,李娟1,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中国儿童中心).情景记忆成功年老化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吴瑕1,2,3,4,王浚哲1,王赟1,陈瀛5,杨海波1,2,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类别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王榕1,陈小异1,杜雪1,蒋军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教研室).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刘泽军,刘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体化促进联结记忆的作用机制:熟悉性和回想加工[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王紫乐,张琪(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视觉搜索中注意模板促进搜索的内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柳王娟,定险峰,程晓荣,范炤(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序列依赖效应——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