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一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利用视觉情境范式揭示口语加工的时间进程[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1期
-
曹曼,赵曙明,张秋萍,吕鸿江(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社会网络视角下团队领导齐美尔网络中介对团队合作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1期
-
陈志俊1,纪顺洪1,张辉华2(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自下而上提升组织绩效的主动尝试:基于动态过程视角的工作重塑[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符纯洁1,张倩1,蒋建武2,李锐3,王玮1(湘潭大学商学院;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建言导向人力资源实践促进员工持续建言行为的动态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宋方兴,王珏,鲍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从不平衡的视觉输入到不平衡的视觉注意:探寻短时程眼优势可塑性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陈诗婷,杨文登(广州大学心理学系).嗅觉影响社会判断与决策的作用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李凯茜,梁丹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发展性阅读障碍风险儿童的大脑异常及阅读障碍的早期神经标记[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明晓东1,付静宇2,白新文3,4,杨建锋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正念何以减少非伦理行为?双系统理论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张建平1,张光磊2,刘善仕3,周国林1,李建玲4(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团队情境中资质过剩感的积极效应:综合组成型和汇编型方式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从欣蕊1,武泽宇1,曼祖拉·艾山江1,姜云鹏1,2,3,刘妍1,吴瑕1,2,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动作电子游戏对不同注意子网络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吴文雅1,王亮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认知地图及其内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陈平,代艺,黄颖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测验模式效应:来源、检测与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匡子翌1,祝婉玲1,成美霞1,王福兴1,胡祥恩1,2(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动作化学习的有效性及其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贺淇,刘晓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正念对实现型幸福感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辛聪,郑远霞,陈钟奇,刘国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任务和个体特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严文华1,2,沈芝羽2,岳冰洁2,孙启武3,王铭4(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治疗性评估的效果和机制及其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刘永1,2,陈红1,2,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超重/肥胖个体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10期
-
龚思羽1,盛光华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双刃剑效应:形成机理与边界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张顺民,李柯蒨(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自我控制减少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王立卉(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反应控制中运动系统抑制效应的全局性:证据、机制和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卢长宝,王啊婷,卢翠眉(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型网络聚集促销诱发前瞻性情绪的心理语言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张凤翔1,陈美璇1,蒲艺2,孔祥祯1,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空间导航能力个体差异的多层次形成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何美亨1,2,汝涛涛2,李乐3,李丝雨1,2,张辰泽1,2,周国富2,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光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国家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日间光暴露对睡眠的优化效果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朱丽雅,莫凡,张志豪,赵科,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梁永奕,邓佳音,严鸣,马捷,李爱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团队虚拟性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团队发展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陈妍妍,伍俊辉,栾胜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代际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发生机制及促进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23,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