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瑞刚,仪慧兰(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活性氧和钙信号参与铅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赵亚学1,2,李宇1,马国煜3,刘静1,王秋英3,张小培1,宣小强3,闫铭锋1,吴喜江3,程宁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羰基镍急性中毒对大鼠骨髓细胞的DNA 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李进寿,罗芬,阮少江,阮俊峰,王楠楠(宁德师范学院生物系).联苯菊酯暴露对雌性褐菖鲉卵巢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郭蔚华,李星广,林艳,杨鹏飞(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品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技术的方法改进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杨蕾,罗翔,王雅,张亚南,陈景文(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有机污染物的被动采样材料- 水分配系数的QSAR 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陈启宁1,谢晴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溢油分散剂中吐温80 对石油中多环芳烃在海水中光降解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潘若雷1,杨淑雯1,江敏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三角帆蚌肝胰腺的氧化性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孙红艳1,戴华鑫2,卫怡颖1,王宇娜1,王国辉1(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镉对3 株不同地点生长的大麻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李伟,杨雨玲,董丽丽,黄松,王金币,刘家凯,方杰,陆术伟,高心明,韩兴(黄山学院).短期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芦永斌1,李宇2,马国煜3,王秋英3,刘静2,吴喜江3,宣小强3,徐东海3,程宁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大学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金川公司镍钴工业卫生研究所).羰基镍急性染毒致大鼠淋巴细胞DNA 损伤的剂量时间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吴文铸,孔德洋,何健,单正军(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稻瘟酰胺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及生物富集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6期
  • 孙耀琴1,2,申聪聪1,葛源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典型纳米材料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周虹1,2,王大力2,葛鸿铭2,林志芬2,李时银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磺胺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发光菌的急性联合毒性及其机制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郭敏1,2,龚继来1,2,曾光明1,2(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壁碳纳米管对水稻幼苗的植物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刘建新1,杜青平1,陈展明1,石瑛2,李乐1,王柯英1,许燕滨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纳米氧化锌对羊角月牙藻毒性效应及其在藻细胞内外的分布[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刘振国1,2,王天慧1,2,王伟1,2(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上海市能源作物重点实验室).纳米氧化铜(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活性氧(ROS)、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邓祥元,胡小丽,成婕,马志欣,高坤(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纳米二氧化铈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张章1,唐天乐1,2,唐文浩1(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人工纳米材料对斑马鱼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江媛媛1,2,付庆龙2,施维林1,党菲2,周东美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抗菌消费品中纳米银含量调查及银的健康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高晓洁1,2,3,孔璐1,2,3,薛玉英1,2,3(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纳米银的生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郑莉娇1,杜青平1,刘建新1,王柯英1,许燕滨1,熊开容1,石瑛2(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nano-TiO2与1,2,4-TCB联合作用对斑马鱼鳃组织结构及染色体损伤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李绚,李雪花,陈景文(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腐殖酸与典型碳纳米材料协同光致产生活性氧物种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倪凌峰,李轶,郭燕飞(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氧化石墨烯存在下铜离子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陆杰1,2,3,张婷1,2,3,唐萌1,2,3(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碲化镉量子点细胞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刘源1,2,陈法军1,周可新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纳米二氧化硅对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卤虫无节幼体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张靖哲,孟春燕,穆莎莎,孙宏伟,雍慧,任艺艺,李清钊,刘英莉(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省煤矿安全与卫生实验室).纳米硫化镉对A549细胞的损伤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陈春英,高愈希(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的环境、生物行为及效应研究专辑 序言[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 范文宏,刘通,史志伟,王惠惠,汪笑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环境学院).立方体和八面体微/纳米氧化亚铜对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的氧化胁迫和生理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