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祥宇1,2,3,邓亚宏4,石益广4,袁小兵4,孙志国4,何强1,2,3,陈一1,2,3(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国家低碳和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根系活性及叶片光合速率揭示碳纳米材料对湿地中水生植物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6期
-
黄湘鹭,邢书霞,孙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内外化学品环境管理对我国化妆品原料管理的启示[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6期
-
熊飞1,黄庆辰1,何玉虹2,汤铭杰2,孙蓉丽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医学院).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刘幸春1,2,3,王洪杰1,2,3,王亚利1,2,3,王英俊1,4,刘玲1,2,3(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环境研究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府河水体及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马喆1,2,王美娥1,霍彦慧1,2,丁寿康1,2,谢天1,陈卫平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场地土壤重金属镉和铅复合污染毒性阈值的推导及其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赵美静1,2,夏斌2,3,朱琳2,3,孙雪梅2,3,赵信国2,3,戴伟1,陈碧鹃2,3,曲克明2(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及联合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陈丽红,李强,肖欣欣,孟甜,张瑜,魏占亮,曹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检测与实验中心).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和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陈晨1,陈小华2,沈根祥1,2,白玉杰2,钱晓雍2,郭春霞2,付侃2,顾海蓉2(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稻对5种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食用安全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秦潇,周颖,黄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塑料的人群暴露途径及其健康危害[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陈泽豪1,王颖1,王乔1,付军2,裴元生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基于习性和食物网的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冯岚1,2,严岩3,韩建刚4,5,6(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Ecological Complexity and Modeling Laboratory,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plant Sci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太湖水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生物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根表铁膜对凤眼莲吸收环丙沙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梁张岐,李国鸿,黄雅梦,周攀,张一诺,袁青彬(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结合型和游离型胞外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产生特征[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李敏1,2,3,蔡凤珊1,2,3,秦瑞欣1,卓丽4,胡凤琦4,石运刚4,郑晶1(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重庆市典型行业废水中16种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李佳欢1,齐素贞2,吴黎明2,黄少康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氟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及幼龄工蜂的亚致死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谢昕岑1,于淼2,汝少国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基于AhR信号通路的抗雌激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徐蓉蓉1,2,高静2,魏思敏1,关思静2,葛甜甜2,王楠1,唐志书1,宋忠兴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纳米银对蒙古黄芪种子和幼苗的毒性研究与数据挖掘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董姗姗,章嫡妮,于赐刚,王长永,刘燕(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转Cry1Ie基因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徐怡婷1,孙昊宇2,林志芬2,印春生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药抗菌剂对费氏弧菌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高修歌,杨丹,宋昕昊,彭麟,季辉,郭大伟,江善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硫酸铜和马度米星铵联合暴露对鲫鱼的毒性和效应标记物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刘少贞,杨琼,周俊亮,曹信瑜,陈越,刘青,王伟伟,宋晶(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王绿平,张京佶,赵华清(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稀有鮈鲫作为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受试鱼种的敏感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程禹,邵辉,刘春艳,杨云艳,杨丽静,闫琳,林宏芳,郭永泽(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6种陆生生物的毒性及环境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杨先海,刘会会,王连军(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校重点实验室).可用于表征可电离化合物离子化影响的描述符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刘旭东1,朱思洁1,刘良禹1,张玉超2,杨旭3(茅台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茅台学院酿酒工程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围产期暴露对子代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钱嘉珺,崔家华,贾金平(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二氯苯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黄钰婷1,李敬尧1,张琪1,王丹1,周群芳2,卢晓霞1(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毒性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张晓惠1,2,王冬梅3,焦永杰1(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环科环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生态环境综合保障中心).某园区大气中甲苯污染及其健康暴露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于洋,郑玉婷,张丽丽,高子竣,林军(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面向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计算毒理学模型评估思路及建设路径[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
宋京洋,李泽昌,杨婧,王思予,池勾剑,崔源源,赵静,刘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污水人源干细胞毒性的削减[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