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笔(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试论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点[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张蓉(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代撒拉族聚居区的社会治理[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倪佳瑜1,2,姚静芳3(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无锡市委党校;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民族互嵌型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张力文(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民族学博士科研流动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中的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视角——基于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的调查研究[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李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史视野与蒙古族“中生代”“新生代”小说的叙述革新[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海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述评[J].民族学论丛,2022,第2期
-
史诗悦(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党建引领视角下城市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研究——基于义乌市鸡鸣山社区的考察[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马伟华,付胜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社会支持视角分析[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汪鲸(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城市民族工作视域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实践经验与路径方法[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兰东兴,郑媛之(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个性表达与价值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村落纪实影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叙事[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徐如明1,马敏2(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基于宁夏“55124”村级治理模式的考察[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虎晓东(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裂变中的重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人类学研究[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沙彦奋,李文旭(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现象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宁夏某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直播与短视频的观察[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马存孝(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汉族流动人口与当地少数民族网络民族关系特点及其协调发展探析[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王广瑞1,刘杰2(河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主体间性视域下“邘新社亲”的文化传播[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王飞(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安时期民族情况调查与党的民族政策制定——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荆兵沙(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新时期“花儿”研究的问题导向[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王明龙,唐彧璇(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民族学田野调查中价值选择、情感影响与实践遵循[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冶英生(青海省文化馆).青海“花儿”歌手发展路径探索研究[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柏友恒,刘赫,杨昌儒(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秩序”“差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逻辑[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
马成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推进的关键——费孝通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研究的启示[J].民族学论丛,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