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德利1,梁存柱2(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退化草原的恢复状态:气候顶极或干扰顶极?[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周伯睿1,廖梦娜1,2,李凯1,2,徐德宇1,陈海燕1,倪健1,2,曹现勇3,孔昭宸4,许清海5,张芸4,Ulrike HERZSCHUH6,蔡永立7,陈碧珊8,陈敬安9,陈陵康10,程波11,高洋12,黄赐璇13,黄小忠14,李升峰15,李文漪13,廖淦标16,刘光琇17,刘平妹18,刘兴起19,马春梅15,宋长青20,孙湘君21,唐领余22,王曼华23,王永波19,夏玉梅24,徐家声25,阎顺26,羊向东27,姚轶锋28,叶传永29,张志勇30,赵增友31,郑卓32,朱诚15(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and Coastal Sciences,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层花粉数据集[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缪丽娟1,张宇阳1,揣小伟2,包刚3,何昱1,朱敬雯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亚洲旱区草地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滞后效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万春燕,余俊瑞,朱师丹(广西大学林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乔木叶性状及其相关性网络的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张增可1,李曾燕1,杨柏钰1,赛碧乐1,杨安娜1,张立1,牟凌1,郑俊勇1,金乐薇1,赵钊1,王万胜2,杜运才2,阎恩荣1(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金山区海洋海塘管理所).上海大金山岛常见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对生长和死亡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张志山1,韩高玲1,2,霍建强1,2,黄日辉3,薛书文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固沙灌木柠条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木质部导水与叶片光合能力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叶洁泓1,于成龙1,卓少菲1,陈新兰2,3,杨科明2,3,文印4,3,刘慧4,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华南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木兰科植物叶片光合系统耐热性与叶片形态及温度生态位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郝晴1,黄昌1,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综述[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师生波1,2,师瑞3,周党卫1,4,张雯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韶关生物经济高等研究院,广东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低温对高山嵩草叶片光化学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特征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李娜1,唐士明2,郭建英3,田茹1,王姗1,胡冰1,罗永红1,徐柱文1,4(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放牧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的meta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李冰1,2,朱湾湾3,韩翠1,余海龙3,黄菊莹2(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降水量变化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明威,金晓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被子植物蜜距的多样性及进化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李伯新,姜超,孙建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CMIP6模式对中国西南部地区植被碳利用率模拟能力综合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李伟斌1,2,张红霞3,张玉书1,陈妮娜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汇能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袁雅妮,周哲,陈彬洲,郭垚鑫,岳明(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功能性状的锐齿槲栎林共存树种生态策略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王燕玲1,招礼军1,2,朱栗琼1,3,莫若果1,林婷1,赵小雨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天然红鳞蒲桃种群幼苗数量特征及动态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任悦1,高广磊1,2,3,丁国栋1,2,3,张英1,2,赵珮杉1,柳叶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不同生长期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驱动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张英1,2,张常洪1,2,汪其同1,朱晓敏1,尹华军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氮沉降下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固碳贡献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马常钦,黄海龙,彭政淋,吴纯泽,韦庆钰,贾红涛,卫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水曲柳雌雄株复叶类型及光合功能对不同生境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韩聪1,母艳梅1,查天山1,2,秦树高1,2,刘鹏1,2,田赟1,2,贾昕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2012–2016年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集[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陈颖洁1,2,房凯2,3,秦书琪2,郭彦军1,4,杨元合2,5(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内蒙古温带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分解速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孙佳慧,史海兰,陈科宇,纪宝明,张静(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植物细根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陈雪萍1,2,赵学勇3,2,张晶3,王瑞雄1,2,卢建男1,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于笑,纪若璇,任天梦,夏新莉,尹伟伦,刘超(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北方蒙古莸群落的分布、特征和分类[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吴晨1,2,3,陈心怡1,2,3,刘源豪1,2,3,黄锦学1,熊德成1,2,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增温对森林细根生长、死亡及周转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赵艳超1,2,陈立同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养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量响应增温的调节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苏炜1,2,陈平2,吴婷1,刘岳1,宋雨婷1,刘旭军1,刘菊秀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氮添加与干季延长对降香黄檀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养分与生物量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冯珊珊,黄春晖,唐梦云,蒋维昕,白天道(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亚热带人工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细叶云南松针叶形态和显微性状地理变异及其环境解释[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 赵孟娟,金光泽,刘志理(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阔叶红松林3种典型蕨类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3,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