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小辉1,黄楚莹1,2(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陶涛涛(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恩格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曹桢1,张诗怡2(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杭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四天工作制”运动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王晓燕,田太伟(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三次分配制度化的实现:注意力分配与正向激励——基于某公共组织支教事业的行动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稿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实践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孙蕊1,王阳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观点述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袁圣洁,李前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劳动教育100年的总结与展望[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兆萍,黎珠蕙(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零工经济从业者工作时间配置与生活质量:抑制还是促进?[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谭泓(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突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刘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中国工会学的学科自主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李朝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与居留意愿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曾宪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阶段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聚焦高校人才教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关乐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元宇宙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变革、风险挑战与治理之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邹震(中华全国总工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工会组织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戴文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二七坚毅斗争精神的形成与弘扬——纪念伟大二七斗争一百周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本刊编辑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稿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黄振鹏1,2,杨成广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系统论视域下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基本逻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何辉,张澜韫,刘贝妮(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溢出—交叉视角下工作能量对双职工夫妻家庭关系能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任国强,姚舜禹(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作时间对城乡就业者健康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沈树永(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劳动观文本研究——基于95篇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杜艳丽(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下劳动模范的生成逻辑——以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刘国良(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功能的理论证成与制度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蔡小华1,2,王盼盼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数字“代工”:网络文学写手的另类劳动实践及其隐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董大仟(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幸福共同体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劳动的价值旨归与现实追求[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黄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成功建党的光辉范例——安源工运时期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历程与现实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