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贺刘成,赵武奇,张清安,高贵田,刘振蓉(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射频处理对猕猴桃片灭酶工艺的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冯舒涵,易建勇,毕金峰,李璇,马有川,杜茜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苹果酚类物质与膳食纤维的结合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李颖畅1,赵楠1,李园园1,宋素珍1,2,仪淑敏1,沈琳3,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连东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儿茶素对鱿鱼肌肉-TMAOase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李穗君1,费永涛2,郑茵1,李理1,3(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乳酸菌发酵豆腐乳清的风味特征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李明亮1,姜放2,魏颖1,张瑞雪1,张海欣1,蔡木易1,谷瑞增1(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狐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牡蛎肽和紫苏籽肽及其复配物对环磷酰胺致雄性大鼠性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刘雪飞1,马吾霞1,李颖畅1,李学鹏1,蔡友琼2,杨贤庆3,励建荣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芳樟醇抑制嗜冷杆菌引起的秘鲁鱿鱼甲醛升高[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李钰金1,代雨菲2,3,4,蔡路昀2,3,王晶2,3,李秀霞4(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CS@Fe3O4结合微波或远红外解冻对真鲷品质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关琛1,2,李萌1,李宁1,周航庆1,张建红1,李琳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CaCl2和NaCl诱导对大豆分离蛋白纳米纤维冷凝胶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张延镇1,彭舒悦1,王琪1,郭前婉1,赵萌1,方亚鹏2(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食品胶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异蛋白复合凝聚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罗江钊.■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改善怀孕期间的恶心和呕吐症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侯威.■饮食如何影响味觉敏感度和偏好[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侯威.■Omega-3脂肪酸如何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发现[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许秀颖,吴天昊,崔维建,许志凌云,曹勇,吴玉柱,赵城彬,刘景圣(吉林农业大学).黑豆蛋白对不同直/支比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结构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2期
  • 吉静筠,李洪岩,王静(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中加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藜麦蛋白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周袁璐,师苑,陆跃乐,朱林江,陈小龙(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传统发酵过程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黄艺1,李丹丹1,杨哪2,陶阳1,韩永斌1(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全谷物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电场处理对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葛艳争1,2,石爱民1,冯新玥1,任广跃2,王强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加工条件对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张亚琨,张美莉,郭新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粉碎对燕麦麸皮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王向阳,卢进彬,潘炎,顾双(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水溶性壳聚糖对3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差异[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周瑜桥1,高胜普2,贺泽1,张恩宝1,曲道峰1(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耐药基因在食品链中的传播及风险管控[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潘蒋娟1,李培骏1,苏东林2,3,赵志远1,李高阳2,4,单杨5(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纳米银诱导微生物氧化应激及其抗菌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张俊顺1,郭阳1,杨雪1,包怡红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连翘苷与防腐剂协同抑菌及在肉糜保鲜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安莉1,秦冬梅2,马婧玮1,郑尊涛2,廖先骏2,吴绪金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山药的营养功能及作用机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任延靖1,2,赵孟良1,2,3,韩睿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芜菁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刘凯龙1,康小红2,张哲3,郭帅1,王记成1(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副干酪乳杆菌PC-01益生特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 田佳乐,刘洋,李嘉雯,乔少婷,胡海敏,丹彤(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eps基因簇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1,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