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田良斌1,庄会彬2(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编码事件:功能结构和变异》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5期
  •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本刊今年上半年主办多个学术会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5期
  • 岳曼曼(湖南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深度翻译的认知价值与实现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张培欣1,范劲松2,贾文峰3(厦门大学;墨尔本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国际语言测试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8-2018)[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肖好章(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连续统理念: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范瑜,刘宇红(南京师范大学).浮现隐喻理论视阈下习语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交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周晨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和域外功能扩展——以芬兰语部分格标记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王悦1,许潇2,张积家3,李莹1(郑州大学;郑州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频率和成分词词义关系对中国学习者加工英语并列二项式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金剑,刘思耘,李晔(华中师范大学).具身体验促进二语情绪性词汇的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吴菲(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的语际影响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徐昉(南京大学).我国二语写作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张达球,郭鸿杰(上海财经大学).非宾格假设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四十年发展与新动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徐翠1,李德超2(北京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传专业译员预制语块使用特征: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方少华1,邬志仪2(匹兹堡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二语和双语语境下的眼动:研究综述和技术指南》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李燕妮(山东科技大学).《口笔译神经认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叶琼(上海师范大学).由承接标记表达的因果关系——日语“-て”因果句的制约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2021年"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博士生论坛"组委会).2021年“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博士生论坛”征文通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4期
  • 郝兴跃,尹枝萍(昆明理工大学).英语还是邻国语: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规划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刘雪卉,陈亚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的双向概念迁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陈前瑞1,Vittorio Tantucci2(中国人民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持续体与未完整体的类型学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储泽祥,申小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否定词的位置变化及成因分析——以“建议不VP”和“不建议VP”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张素敏(河北师范大学).运动事件中的概念性迁移方向与迁移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彭水香,刘立辉(西南大学).庞德视汉语为理想语言的依据及其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法国启蒙运动的语言学基础——关于17-18世纪古典法语的文化史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安丰存,赵磊(延边大学).名词词组内部成分“一致”的语段中心语驱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张楠(天津师范大学).日语复合动词的致使交替条件及交替机制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 赵旭(华侨大学).《连动式》介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