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福锁,黄成东,申建波,危常州,马文奇,吕阳,鲁振亚,朱齐超,石孝均,侯翠红,马航(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州大学化工学院;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肥料: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创新思路与产业化途径[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蔡祖聪,黄新琦,赵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土壤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作物土传病害防控的健康微生物群落构建原理与实践[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李保国,周虎,王钢,刘刚,高伟达,朱堃,陈冲(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探索“透明”土壤体:土壤孔隙学的时代已经启航[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徐建明,何丽芝,唐先进,刘杏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张甘霖,史舟,王秋兵,赵永存,刘峰,杨琳,宋效东,杨飞,蒋卓东,曾荣,陈颂超,杨顺华(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时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彭懿,杨国江,国秀丽,王晓凤,EREL Ran,冯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色列农业部吉拉特农业研究中心).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的施磷方法可实现作物高产和磷肥高效——以新疆水肥一体化棉花体系为例[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郭龙,冯童禹,薛壮壮,王超,沈仁芳(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氮形态和磷肥对红壤玉米根际解磷微生物群落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陈浮,赵姣,马静,张琦,朱燕峰,骆占斌(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露天矿区土壤碳氮磷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武振丹,马尚飞,卢俊艳,杨殿林,红梅(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内蒙古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内蒙古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对长期氮素添加的响应[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焦硕,戚杰军,刘纪爱,刘禹,舒敦涛,李哲斐,陈卫民,韦革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土壤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评价[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胡鹏杰,詹娟,刘娟,李欣阳,杜彦锫,吴龙华,骆永明(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成因、风险与管控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张伟,陈轩敬,马林,邓燕,曹宁,肖然,张福锁,陈新平(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再论中国磷肥需求预测——基于农业绿色发展视角[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孙波,朱安宁,姚荣江,沈仁芳,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潮土、红壤和盐碱地障碍消减技术与产能提升模式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李昌骏,李婷,李露露,缪利,魏巍,王芝奥(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生物质炭负载解钾菌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吴同亮,刘存,周东美,陈怀满,王玉军(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土壤学——回顾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钟松雄,李晓敏,潘丹丹,高瑞川,余珊,李芳柏(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稻吸收转运铁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王孝芳,江高飞,王硕,杨可铭,徐阳春,沈其荣,韦中(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噬菌体靶向消减土壤生物污染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赵彦锋,李怡欣,马盼盼,陈杰,李元元,杨琼,程道全(郑州大学农学院;河南省土壤肥料站).近30年河南省耕地土壤有机碳的三维变化与关键因素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郝翔翔,王翠,邹文秀,严君,韩晓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典型黑土的黑度与土壤有机质组分关系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吴怡慧,王鸿飞,张瑞,安晶,张玉玲,虞娜,邹洪涛(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稻秆碳氮在黑土种稻土壤颗粒有机质中的分配特征[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罗玉叶,邱龙霞,龙军,陈瀚阅,毋亭,李晶,邢世和,张黎明(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秸秆还田率情境下亚热带水田土壤的“碳汇”贡献模拟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赵越,杨金玲,许哲,张甘霖(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模拟酸雨淋溶下不同母质发育雏形土矿物风化中的盐基离子与硅计量关系[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黄家威,白嘉骏,关松,窦森,张家麟,王曦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田间老化生物质炭结构表征及吸附铵态氮效应[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张风宝,李玄添,申楠,杨明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坡面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对有机碳流失贡献的定量分析[J].土壤学报,2023,第5期
-
于雅茜,裴久渤,刘维,王萌萌,尹思佳(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13C富集玉米根、茎、叶添加对长期不施肥和施肥处理棕壤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激发效应[J].土壤学报,2023,第4期
-
姚易寒1,张少博1,周家树1,刘娟1,2,蔡延江1,2,李永夫1,2(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氮磷添加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4期
-
杨娇1,2,信秀丽1,2,钟新月1,丁世杰1,2,张先凤1,2,任国翠1,2,朱安宁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磷素吸附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3,第4期
-
来宏伟1,2,倪妮3,时仁勇2,董颖2,闫静2,Nkoh Jackson Nkoh2,李九玉2,崔秀敏1,徐仁扣2(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质炭和Ca(OH)2缓解土壤酸化过程中植物铝毒性的模拟对比研究[J].土壤学报,2023,第4期
-
何新莹1,聂艳1,王朴2,尹琛1,于雷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实证[J].土壤学报,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