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吕柟的经学思想及其关学精神[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毛朝晖,潘普文,丁忆雅(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华夷之辨与会昌毁佛关系检论[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王银娥(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学术期刊质量保障机制论略[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师长泰(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千宫之宫”的艺术写照——王维诗中的大明宫[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赵延旭(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汉代宫人“守园陵”现象探析——从侧面看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张朝阳(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中国已发现最早古医方:里耶秦简之医方简略考[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郭晓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后底阁遗址出土造像题记中所见唐东征史事考[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李清霞(西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活在文字里的陈忠实[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孙立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的悲歌——田小娥与游苔莎比较研究[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王薛时(清华大学哲学系).省思独断理性主义——评卢风新著《非物质经济、文化与生态文明》[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朱伟东(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浅论当前期刊评价体系下中小型社科学报的发展之道[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陈正奇(西安文理学院).七日微信祭忠魂[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王孝哲(安徽大学哲学系).论道德规范产生及其一部分“硬化”的必然性[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迟成勇(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简析张岱年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诠释[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王仲生(西安文理学院).其人虽已逝 千载有余情——追忆陈忠实先生[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王仲生(西安文理学院).忆忠实[J].唐都学刊,2016,第5期
-
陈力祥,王志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王船山对张载“太虚即气”本体论议题的承续与开新[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张溢木1,刘左元2(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关系调控视域下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吴先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无友不如己者”——孔子心目中的他人[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胡栋材(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儒王廷相师友、门生及后学考论——兼论王廷相气论思想的形成与特点[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张艳娥(西安财经学院思政部).价值观的制度化:何以必须与何以可能[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许友根(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唐代孙逖科举家族成因初探[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李乐平(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最独特景观——作为诗人、学者闻一多政治选择的认识意义和牺牲价值[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刘宁,程思硕(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论徐光启《毛诗六帖讲义》[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王晓如(西安文理学院服务地方研究院).吕大钧改造关中风俗原因及其理念初探[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
陈晓捷(铜川市考古研究所).从“处士”到“药王”——历代对孙思邈的尊称考述[J].唐都学刊,2016,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