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昌锡(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动词后时量成分的句法多功能性探究①[J].汉语学习,2022,第4期
-
刘瑞,袁毓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对话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与差别①[J].汉语学习,2022,第4期
-
方绪军(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四单音动词并列式的构成、语法性质及表义方式[J].汉语学习,2022,第4期
-
徐晓羽,陈舒敏(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深圳中学龙岗学校).三维评估框架下留学生学习自主性与成绩相关性研究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李晋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篇章语法看叙事语篇的叙述节奏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杨薇,石高峰,钟英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表达驱动”教学理念与戏剧形式国际中文教学实践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疑问范畴研究的再思考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王宜广,宫领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量词省略的韵律和语体机制分析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马庆,柴省三(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中高级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评价研究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金立鑫,于秀金(江苏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普通话动词与“了、过、着、在”的组合与限制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宋开颜,常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基于“可加工性理论”的汉语二语话题句发展跟踪研究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杨海明,葛丽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看X”集约化表达倾向与主观性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安丰存,王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段理论框架下汉语名词短语领有成分分裂移位分析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何凡,赵春利(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转折敏感状语“好心”对事件类型的选择及其话语关联①[J].汉语学习,2022,第3期
-
高航(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同语构式的理解机制:基于范畴化的认知解释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熊仲儒(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V-起来AP”的结构分析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孟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从特殊对应看复合词法中韵律与语义的互动关系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王蕾(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隐性否定的句际同义复现考察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闫亚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演变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修俊俊(浙江大学文学院).焦点算子“也”与情态动词的相对语序限制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田婷(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从位置分布角度看示证语隐现的动因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李庭(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汉字字形结构分析的部件化趋势及对汉字教学的影响[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陈一,李洋(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没有了NP”与“没有NP 了”构式比较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孔令跃,邹雨彤(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母语者和高水平二语者“给”字句句法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谭晓平(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A 比B+更/还/都/再+W”的习得研究①[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第九届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筹备组.第九届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汉语学习,2022,第2期
-
王添淼,刘薇,赵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欧洲《教师语言教育能力指南》及对国际中文教师标准的启示①[J].汉语学习,2022,第1期
-
戚晓杰(青岛大学文学院).关于种属概念词语法结构类型问题的思考①[J].汉语学习,2022,第1期
-
尹常乐,袁毓林(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用义“NP 可以VP”句的语义要求与句法实现①[J].汉语学习,2022,第1期
-
吴颖(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词“偏”和“硬”的功能差异及主观化效应①[J].汉语学习,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