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健璎(上海大学文学院).《辞海》“倓”字释义辨正[J].辞书研究,2015,第5期
-
袁世旭,郑振峰(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汉语辞书排检体例研究述评[J].辞书研究,2015,第5期
-
贾璐1,章也2(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论《经传释词》“今”字条的训释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15,第5期
-
侯瑞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X着”介词的收录及释义[J].辞书研究,2015,第5期
-
罗思明1,夏立新2(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纪要[J].辞书研究,2015,第5期
-
张凯(复旦大学古籍所;枣庄学院文学院).《玉篇直音》初考[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吴继刚1,毛远明2(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编纂路径、体例及应用价值[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尹洁(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论多义词义项的设立[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黄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用户视角下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原则[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方清明(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现代汉语词典》抽象名词语义韵的定量、定性研究——基于语料库和Antcon3.2.4w技术[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钟俊1,2,张文宇1,3,张丽4(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学部;新疆师范大学外文外语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词典释义的三个悖论[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潘牧天(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一确二”与“丁一确二”考——兼论“丁一卯二”“丁是丁,卯是卯”[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林振岳(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唐律抹子”释义[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黄海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字母词释义问题[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曹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十三经辞典·春秋左传卷》人名词条处理的原则[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姚权贵(厦门大学中文系).“鏱”字考[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郭洪义(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评介[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徐时仪(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语文辞书词义系统探略[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王慧菊(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同音易混量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释义商榷二则——基于辞书编纂与文化传承的视角[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Xu Shiyi.Semantic Systems in Chinese Dictionaries[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筹备组).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本辑编辑部.更正启示[J].辞书研究,2015,第4期
-
于屏方1,杜家利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与配例的关联性与认知效果分析[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
叶其松(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阿兰·雷伊的术语观[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
李金艳(右江民族医学院外语系).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手机词典使用情况调查[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
侯昌硕(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词义中的外来义项[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
安华林(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商榷[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
任敏(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非受事动宾式复合词的结构义及其对语素义的影响[J].辞书研究,2015,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