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诗佳1,侯丽媛2,蒋礼玲3,陈思宇1,王琳超4,张戎金蕾1,贾举庆5,王明雪1,黄胜雄1,3,5(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青海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藜麦及其祖先二倍体NAC基因的进化与胁迫应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6期
-
胡清财1,郑玉成1,杨云1,倪子鑫1,毕婉君1,吴宗杰1,赖钟雄1,2,孙云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茶树COI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乌龙茶加工中的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6期
-
刘林敏,邱子文,叶清华,谢倩,王威,陈清西(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橄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CaSWEET7/15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6期
-
麻荣慧1,田娜1,王斌1,刘嘉鹏1,胡萌萌1,刘范1,吕培涛1,程春振1,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香蕉磷酸盐转运蛋白1(PHT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6期
-
胡萌萌1,刘嘉鹏1,王斌1,黄玉吉1,吕培涛1,程春振1,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香蕉MAP3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6期
-
李月明1,杨帆1,韩沛霖1,周万里1,王竞红1,阎秀峰1,2,蔺吉祥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根系分泌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机理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陈彭祯霓1,2,任亮晶1,3,罗辑1,孙守琴4,5,刘巧1,张伟6,戴巡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王茄灵1,2,吕青阳1,刘杨1,2,许力山1,秦维1,2,闫志英1(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原位控制技术的粪污除臭菌剂研发现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邓杰文1,石杨1,李斌1,汪梦婷1,杜志烨1,廖恒毅1,陈稷2,黄进1(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微生物在沙化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石钰琛1,2,王金牛1,3,4,吴宁1,石凝1,3,4,王丽华1,5,孙建6,张林6,陈文凯7,吴彦1,何家莉1,8(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监测站网芒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站;阿坝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成都市植物园;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不同功能型园林植物枝叶性状的差异与关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赵玉林1,2,陈云江1,2,冯毅3,扎西罗布4,5,甘雅文4,5,虞超3,伍小刚1,潘开文1,张林1(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成都龙泉山不同林龄香樟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张邦裕1,冯清玉1,薛烨1,柳冬香2,赵朝辉3,闫淑君4,李键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后勤管理处;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普通公路主要绿化树种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牛佳瑞1,简敏菲1,2,饶嘉欣1,张金叶1,阳文静3,丁惠君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模拟土壤环境中聚乙烯微塑料的暴露对紫花地丁生理生态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韦莹华1,2,丁盛1,2,董娟1,杜凤1,崔欣1,唐卓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LAMP建立非洲猪瘟病毒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方月1,魏强2,赵健2,万炳宏3,闫晓俊4,肖玖金1,陈良华1,韩美清2,5,朱鹏1(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长期科研基地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成兰铁路干旱河谷段边坡创面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范雨1,2,唐小乐1,2,刘庆华1,尹春英1(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木本植物种子内生菌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苏天成1,王姚瑶1,向琳1,喻静1,陈聪琳1,王琴1,王芳1,郝建锋1,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营林措施对成都绕城高速路域杨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周志琼1,2,马永红1(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母体干旱环境效应及种子成熟时间对白花鬼针草种子大小、萌发与出苗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刘秋蓉1,2,李丽1,胡君1,刘美1,周国英3,阳小成4,张林5,巩合德6,刘庆1(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杜鹃灌丛群落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王琦1,2,姜润华1,杨凯麟1,刘志宇1,周末1,吴蒙嘉1,张军1,夏富才1(北华大学;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不同经营措施对云冷杉林秋季凋落物量及其月变化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许天云1,2,黄健强1,3,曾小平1,张宜辉2,孟泽1,Dennis Otieno1,4,李跃林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肯尼亚奥丁加科技大学).鼎湖山森林演替初期优势种马尾松的树干液流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张迪1,都业勤1,王赛1,王磊1,闫兴富2,唐占辉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花百合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开花策略及传粉差异[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程秀珍,吴香恒,金丹,段丽丽,潘红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温及强光诱发绿水螅白化进程中共生藻数量动态、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郑超1,陈双双1,于清男1,张春华2,葛滢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元素与生命科学研究示范实验室).胞外聚合物对三角褐指藻Cd2+富集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章妮1,2,陈克龙2,3,暴涵1,2(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科技处).高寒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对模拟增温的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李冰1,2,李小辉1,2,彭启轩3,张清明3,唐淑3,朱大林1,An?elka Plenkovi?-Moraj4,孙庚1(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理学院生物系).黄龙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湖泊水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王小恒1,2,李裕3,张芳1,赵晋1,2,董开忠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西北民族地区环境生态与人群健康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气候变暖与干旱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亚细胞铜、锰动态积累和分布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
蒋礼玲1,王琳超2,黄新荣1,杨宇若2,王明雪1,3,贾举庆4,黄胜雄1,4,3(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青海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