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庆志1,杜正1,吴满意2,姚宜斌3,姚顽强1(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形测量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利用多源数据构建PWV混合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李萌,严丽,肖根如,陈志高(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震后GPS坐标时序中对数弛豫时间的估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王旭1,2,柴洪洲2,种洋3,李金生4(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军事科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一种新的北斗卫星钟差预处理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徐光晶1,2,周坚鑫2,舒晴2(自然资源部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四叉树分解在海空重力测网交叉点搜索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杨宏山,聂建亮(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地区垂直形变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虞欣1,郑肇葆2,李林宜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于训练样本选择的斜交因子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王冬伟1,2,3,4,5,孙越强1,2,3,4,5,王先毅1,2,3,4,5,白伟华1,2,3,4,5,夏俊明1,2,3,4,5,杜起飞1,2,3,4,蔡跃荣1,2,3,4,孟祥广1,2,3,4,吴春俊1,2,3,4,刘成1,2,3,4,乔颢1,2,3,4,李福1,2,3,4(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掩星探测与大气气候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使用BD-3 B2a反射信号测 量水面高度[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吕亚飞1,2,熊伟1,张筱晗1,3(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海军研究院;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一种通用的跨模态遥感信息关联学习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马超1,郝卫峰1,2,程青3,罗杰1,李斐1,2(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极地测绘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格陵兰地区GLASS反照率产品质量评价及反照率变化趋势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李精忠1,高阿骥1,陈凯2,张勇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一种面向DEM多尺度表达的傅里叶能量谱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1期
  • 陈军1,2,刘建军1,2,田海波1,3(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时空信息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全球地理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基本定位与技术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王家耀(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李清泉1,2,3,邵成立4,5,万剑华5,王海银4,姜三6,7,于文率1,2,3(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优视摄影测量与泛在实景三维数据采集:以实景三维青岛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刘耀林1,2,3,4,仝照民1,4,刘岁1,4,黄丹1,4(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模研究进展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姜卫平1,梁娱涵1,余再康2,肖玉钢3,陈剡1,陈渠森1(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孙付平,贾彦锋,朱新慧,肖凯,刘婧(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动态维持技术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罗志才1,钟波2,周浩1,吴云龙3(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利用卫星重力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姚宜斌1,2,3,高鑫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珞珈实验室).GNSS电离层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张小红1,2,陶贤露1,王颖喆1,刘万科1,朱锋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城市场景智能手机GNSS/MEMS融合车载高精度定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李德仁1,2,张洪云1,金文杰1,2(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基建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使命[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刘经南1,2,3,赵建虎3,马金叶3(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通导遥一体化深远海PNT基准及服务网络构想[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龚健雅1,张展2,贾浩巍2,周桓3,赵元昕1,熊汉江2(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面向多源数据地物提取的遥感知识感知与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孙和平1,2,李倩倩1,鲍李峰1,2,吴自银3,4,武凛1(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进展与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党亚民,蒋涛,陈俊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全球高程基准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边少锋,刘一,纪兵,周威(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斗三号卫星观测信息高度角相关随机模型统计特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黄谟涛1,2,邓凯亮1,欧阳永忠2,吴太旗1,翟国君1,陆秀平1,陈欣1,刘敏3,王许1(海军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91001部队).海空重力测量及应用技术研究若干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汪云甲1,2,原刚1,2,王腾1,2,刘竞龙1,2,赵峰1,2,冯瀚1,2,党立波1,2,彭锴1,2,张雷昕1,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煤田隐蔽火源多源遥感探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陈武1,姜三1,2,李清泉3,江万寿4(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无人机影像增量式运动恢复结构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 武芳1,杜佳威1,2,钱海忠1,翟仁健1(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航天工程大学航天指挥学院).地图综合智能化研究的发展与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