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萌1,2,花瑞阳1,2,李蔚3,叶成志3,倪长健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气象台).长沙市近地面臭氧污染天气形势的客观分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1期
  • 刘耀斌1,2,徐聪1,汪吉东1,3,王磊1,韩笑4,纪程1,张永春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玉米生长条件下潮土N2O排放来源定量解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1期
  • 辛悦1,邹彩瑜1,王磊2,刘金娥1,李秀珍3(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崇明东滩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生态工程系统生态经济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1期
  • 郑浩1,樊祥科1,钟非2,高海优2,张晓倩2,李博文2,张朝晖1,张永江1(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射阳湖水环境现状与沉积物氮循环功能基因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1期
  • 本刊编辑部.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1期
  • 陈梅英1,黄守先1,张凡2,党晴晴3,夏康耀3,陈镇3,袁鹭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李文博,刘少君,叶新新,郜红建(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郑武扬1,2,王艳霞1,2,郑雁方1,李净峰1(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镉、铅胁迫对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林丽梅1,何秀玲2,韩雅清3(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生态认知、关系网络对村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福建省501份村民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任国平1,2,3,刘黎明3,李洪庆4,尹罡1,2(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丰思捷1,陈宝雄2,刘云慧1,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周煜杰1,2,贾夏2,3,赵永华1,2,王茜1,叶璇1,安毅仁1(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微生物海拔分布规律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邬淑婷,周之栋,华建峰,殷云龙,薛建辉(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浮水植物-底泥-微生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的净化作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刘云慧1,王诗皓1,陈宝雄2,范顺祥1,宇振荣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政策、措施回顾及2020年后展望[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汪欣1,2,何尚卫3,4,潘继征3,李勇1,2,张国正1,2,应炎杰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生植物恢复对宛山荡水质及水体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于丹丹,童文君,刘威,伊剑锋,陈萌萌,曹铭昌,徐海根(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基于“自然未来框架”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情景研究初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刘玉平1,施佩荣1,张志如1,2,万华伟1,彭羽3,王永财1(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定量测度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童文君,于丹丹,乐志芳,曹铭昌,徐海根(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评估政策工具集成平台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范顺祥1,胡飞龙2,刘云慧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相关“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实施进展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傅世锋,吴海燕,蔡晓琼(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确定[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本刊编辑部.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10期
  • 王蕾,卢晓强,刘立,马月,胡飞龙,刘燕(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ECMs)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王冰,周扬,张秋良(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王美雅1,徐涵秋2(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外超大城市生态质量遥感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毋兆鹏1,2,张金燕1,王娟娟1,吕思雨1,李斌才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陆永权1,冼宇阳1,刘桂林1,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1998—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城市建成区时空动态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白燕娇1,2,3,刘任涛1,2,3,常海涛1,2,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干旱绿洲区不同生长年限枸杞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 牟桐,于文轩(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法律机制的优化路径[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