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飞1,2,赵占良1(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优化概念体系 强调学科育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概念体系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李采丰1,2,尹忠根1,2,于君2(成都体育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指向社会适应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行动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李锋1,沈玲霞1,林众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信息科技新课标中素养导向的增值性学习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鉴(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叶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改革的话语与话语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李宝庆1,2,纪品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罗生全1,董阳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属性及运行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钱旭升,朱晓娟(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科书的国家形象建构:历史脉络、内在规律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余宏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字教材的风险省察与规避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索桂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全人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范兆雄(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告知与设境催生:两种教法认识观的教学论图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刘英琦(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文化化学”教学思想的时代意义、育人模式与实践样态[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明娣,魏阿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共同体:内涵、结构与运行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蒲菊华1,陈辉1,熊璋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育人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宋磊(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STEAM教育理念下新时代美育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魏宏聚,林歌(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学经验的属性分析与表征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丽丽1,2,丁邦平1,王萍2(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演变与改革: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室).人教期刊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征稿启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张艳艳1,2,王兆璟2(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时代全学科阅读育人的逻辑理路与体系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王天娇1,戚万学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科育德的实践向度[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于泽元1,边伟2,黄利梅3(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指向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胡扬洋(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功能化及其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张恩德1,谢丽2(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课程意蕴与教学落实[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李云龙(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出版传媒部).从临时到通用:华东版小学国语课本的编写特色与历史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石鸥,刘艳琳(首都师范大学).深刻理解课程标准 切实提高教材质量——基于新方案、新课标编写教材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