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党永芬(青海民族大学).土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研究——以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五十村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郑吴霖,薛涛(青海民族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吴金庭(铜仁学院).清代“改土归流”前后的民间纠纷与社会秩序 ——基于湘西苗疆失范与规范的考量[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杨贞明(青海大学).先秦时期西域地区胡巫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韩慧林1,邹统钎2(北京开放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建机制构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伍玉振,昌业云,杨丽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我国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共同体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推进[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王经绫(中国社会科学院).责任、边界与矛盾:政府支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梁莉莉,布瑞丰(宁夏大学).非遗视频直播的技术逻辑及其潜在风险 ——基于抖音平台的“田野”观察[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黄志辉(中央民族大学).土地为媒:跨体系社区的多元一体联结纽带[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张琳(浙江大学).宗族组织在地方、民族与国家关系中的现代机能 ——以下房子村满族T姓宗族的田野调查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赵珍1,许瑶2(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满文汉译档案与清前期统一西北的情报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贾霄锋,胡新(西安工程大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性调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进路[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刘宇,王炤淋(天津理工大学).文化产业赋能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振兴的路径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冯智明(广西师范大学).流动的时空与恒久的家屋 ——桂西北高山汉人木构营造技艺变迁[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刘旭雯(广西大学).后扶贫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行动框架与路径选择[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马玉秀(青海民族大学).阿联酋则卡特局社会功能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潘宝(大理大学).旅游社会语境中民族文化解释的诗学与政治学[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谢清松,金炳镐(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王媖娴(华东政法大学).文本、语境及功能:民间游戏研究的主流范式[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王星光,张裕童(郑州大学).试论明代黄河下游水患与城市迁移[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吴健健1,宋萑2(北京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文化回应性教学效能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离职倾向吗? ——一项探索性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张军谋1,高亚芳1,孙国军2(兰州文理学院;甘肃政法大学).祁连山区县域乡村旅游对教育人力资本的“诅咒”效应研究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于安龙(天津大学).长征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基于标语、口号、歌谣在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陈立鹏,闫芸(中国人民大学).我国现行民族地区教师政策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秩序的文化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度支撑[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蔡文伯1,曹元洁1,赵志强2(石河子大学;厦门大学).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基于2011—2019年教育发展指数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冯璐(兰州大学).谥号调整与民族交融 ——以辽圣兴两朝帝后谥号调整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吴雪梅(陕西师范大学).俄藏X.2326唐卡及宁夏绢质八相塔残图缀合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 卓玛措1,卜诗洁2(青海民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青海省构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统分析与路径选择[J].青海民族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