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萍萍1,沈润平1,师春香2,韩帅2,王绍武1,袁帅1,鲁青芸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HRCLDAS/CLM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4期
-
杨显轲1,2,严家德1,郭建侠3,王巍巍1,2,刘倩1,2,姜枫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仿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4期
-
张文1,赵珊珊2,3,万仕全4,封国林2(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市气象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热带气旋灾害评估方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4期
-
庄园煌1,2,张井勇1,2,王远皓1,吴凌云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东北暖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和 大尺度环流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4期
-
冯亮1,2,3,肖辉1,2,3,孙跃1,2,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X波段双偏振雷达水凝物粒子相态识别应用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陈爱军1,2,曹晓云1,2,韩琛惠1,2,郑照军3,刘玉洁3,卞林根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0~2016年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荀学义1,2,3,胡泽勇1,4,崔桂凤5,张和平3,胡英华3,杨保成6(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呼伦贝尔市气象局).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薛峰1,段欣妤1,2,苏同华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省气象台).El Niño发展年和 La Niña年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比较[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刘炜1,宋文玲2(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的响应[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范开宇1,2,王革丽2,李超1,潘昕浓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利用慢特征分析法提取二维非平稳系统中的外强迫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薛霖1,2,李英1,王丙兰3,周荣卫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海南岛附近区域热带气旋低层风场的变化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李林1,2,张子曰3,范雪波2,张玮3,韦涛2,张治国2,孙雪琪2(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气象局).基于短时强降水特征的北京暴雨蓝色预警指标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封宝鑫1,刘海龙2,林鹏飞2,王启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和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卫星遥感海表湍流热通量资料的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屠厚旺,田红瑛,梅成红,王文澜,张如华,雒佳丽(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分布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于溢1,刘海龙2,3,林鹏飞2,兰健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耦合模式中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的影响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3期
-
李净,王丹(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3种不同遥感辐射产品的精度比较[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张宏杰1,2,武亮1,黄荣辉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两类El Niño型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可能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李一玲,王澄海,张飞民(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及机理[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操晚1,2,唐邈3,薛鹏1,4,刘子锐1,王莉莉1,陈魁3,唐贵谦1,吉东生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烟花爆竹燃放对天津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柳贵钧,王飞,沈晗,冯向阳,张伟(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冻雨过程的模拟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李晓兰1,2,俞永强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耦合模式FGOALS-s2模拟的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的年代际变率[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邹立维1,2,李东欢1,3,周天军1,3,吴波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FGOALS海洋同化试验对西北太平洋夏季SST—降水关系的模拟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陈思思1,2,张井勇1,2,黄刚2,3,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时间尺度分离在华南夏季极端高温预测中的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吴美双1,黎伟标2,许吟隆3,李秀珍2,张敏1(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旱涝变化的情景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钱卓蕾1,娄小芬2,马洁华3,4,江丽俐1,罗玲2(绍兴市气象台;浙江省气象台;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2014年夏季浙江低温多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与海温异常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胡祖恒1,2,徐忠峰1,马柱国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欧洲地区不同温室气体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气候效应[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2期
-
林朝晖1,2,3,杨笑宇1,2,吴成来1,王雨曦1,2,陈红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CMIP5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不同强度降水气候态和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1期
-
吴晓1,2,闵敏1,2,董立新1,2(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Himawari08卫星估算晴空地表长波辐射及其日变化特征初探[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1期
-
马勇刚1,2,黄粤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基于1982~2013年NDVI数据的新疆30年植被状况季节与年际趋势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1期
-
武文博1,2,游庆龙1,王岱1,阮能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气象台).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