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晓敏1,刘知微2,方寒1,翁君贺1,肖春红1,张晓春3,刘颖1,4(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上海城市气候变化应对重点开放实验室).基于Landsat 8 TIRS地表温度数据反演的深圳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王秀英1,2,肖子牛1,孙畅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普洱市气象局).云南夏秋连续干旱事件及前期海平面气压异常信号[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徐文静1,2,吕达仁1,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静止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分布及其日变化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王政琪1,高学杰2,3,韩振宇4,吴佳4,徐影4(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东南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区域气候模式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王莉莉1,金鑫1,2,刘博雅1,2,赵广娜3,张磊1,2,王庆鲁1,2,辛金元1,王跃思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黑龙江省气象台).2018~2021年春季云南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境外生物质燃烧影响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古再丽努尔·亚森1,张京朋2,赵天保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CMIP6多模式对21世纪中亚极端降水未来变化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姚方玲1,秦正坤1,林朝晖2,杨传国3,俞越4,张贺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分解的流域降水气候预测误差订正方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赵阳1,王元2,陆春松1,陈璟怡3,邱玉珺1,朱磊1,洛桑加措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气象局).云光学厚度影响因子的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赵子学,马建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亚洲地区夏季风期间氨气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3期
  • 彭道福1,乐旭1,朱君1,田晨光2,宫成2,马一勉2,雷亚栋3,周浩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2019~2020年北极野火极端事件的气象成因解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彭静1,丹利1,王永立2,冯锦明1,杨富强1,祁威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百年尺度不同区域地表气温对CO2浓度非均匀动态分布敏感度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王佳泽1,凌肖露2,3,朱新胜4,郭维栋1,邹钧1,孙鉴泞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秋冬季大气混合污染对南京地区地表微气象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以2018年为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李超1,2,3,李媛1,2,陈潜1,2,陈训来1,3(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冬季华南降水年际变化的环流特征及对前期海面温度异常响应[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李英发1,2,赵俊虎2,臧乃珲1,2,季飞1,范培义1,封国林1,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华南前汛期开汛早晚与入梅时间的类型划分和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秦莉1,2,韩霄1,2,张美根1,2,刘建军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银川都市圈夏季臭氧来源数值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刘赛赛1,赵艳玲1,张瑰2,路凯程3,张铭4(中国人民解放军31016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改进湿位涡倾向方程的分解和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梁志1,2,刘磊1,师宇1,胡非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山地地形对激光雷达湍流测量精度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陈桂万1,2,龙雨青3,陈雄4,赵雨晴5,凌健1,2,李崇银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成都市气象局).海洋性大陆地区季节内对流活动对中国东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2期
  • 宋文起1,2,王志恒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30年来中国气温、降水和水分盈亏的趋势及其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侯雪伟,朱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对流层臭氧变化特征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李淑津1,袁华1,2,3,孔冬冬4,董文宗1,黄丽娜1,戴永久1,2,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基于PML-V2模型和站点观测数据的植被水利用率及其趋势差异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白佳慧1,2,刘海龙1,2,李逸文1,2,林鹏飞1,2,于子棚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LICOM海洋模式对南大洋环流的模拟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李柔珂1,2,3,韩振宇2,徐影2,石英2,吴佳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6.25 km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对21世纪长江经济带极端气候事件及其风险的集合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王丹云1,2,曾晓东1,3,4,宋翔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气候因子的空间敏感性[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陈佳毅,赵勇,王天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夏季伊朗高原和热带印度洋热力异常与同期塔里木盆地降水的可能联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 宋雅婷1,2,唐晓1,孔磊1,罗雪纯1,3,王瑶1,4,罗洪艳1,2,吴煌坚1,王自发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污染源反演对重点城市群夏季O3模拟的改进效果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