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自别于程朱:李塨对《大学》的诠释及其学术史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李志青1,吴涵嫣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长三角城市零碳发展评估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许友传(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逆周期资本监管的规则设计与使用权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张晓栋,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小区体征:城市社区治理指数的底层逻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方朝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人性论的主要问题与争论焦点——兼论中西人性论异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自然辩证法思想早期在华传播路径——以《自然辩证法》两部导读译本为考察对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孙小玲(南昌大学哲学系).义务论与德性论的视界交融——一种康德式的德性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维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费舍尔:一个人的东亚艺术博物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唐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贺知章生平再审视——以历官与交游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江巨荣(复旦大学中文系).米芾《画史》整理本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杨亦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即兴写作与空间意象:司汤达的叙事特点及其内在意蕴——以《帕尔马修道院》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5期
-
石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何益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论《中庸》古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田薇(清华大学哲学系).从“根本恶”看康德对基督教的哲学转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卢毅(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哲学与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根本恶”及其伦理效应——从康德到拉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孙善根,张跃(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卡特尔为何难以持久——基于1930—1933年国际冰蛋卡特尔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孟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黄霁洁,郑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民主的困惑:美国媒体建构的“民粹主义”及其政治与社会意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吕家慧(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史学意识与中唐文章观念的新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温尧(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东盟关系的政党路径:基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交往的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建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系).美国战略界对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认知与行为反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丁骏(复旦大学英语系).陆谷孙风格的词典学提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谢遐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古代中国的国家宗教——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孙关宏,张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政治学的历史渊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转向与恢复(1923-1966)[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建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国维《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晓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浮生六记》第一读者:杨引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郑娟1,梁捷2,王鹏翀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方法论的重新思考——以米塞斯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三义(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大国“治权”与特殊行省——奥斯曼帝国行省管理的“埃及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