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菊(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体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集美大学体育专业教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朱秀凌,何春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内地高校港生社交媒体使用对其社会融入影响——基于空间社会学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戴红宇1,2,成若彤2(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家庭校外教育选择看中小城市的教育变局——基于S市A区的考察[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文静,王悦霖(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学生评教异化与矫正[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杨雅惠(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生命教育绘本的图像意义——基于两轴分析法和符号矩阵理论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王柳生1,2,季笑微2(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羞耻对不同抑郁倾向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5期
-
陈鹏(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周志成,韩存新(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中华1,朱国梁2(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巍延1,雷虎强2(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陷网络社交诈骗的原因和防范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罗先锋1,窦锦伟2(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厦门华厦学院).新工科建设进展、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飞(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美国纽约市教育惩戒机制与保障体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郭益军,宁芸(集美大学教务处).从测算需求角度谈高校教室的管理——以集美大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索磊,冯高跃(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优质教材工具》的内容、特征及启示——以《优质教材工具:3-8年级语文》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黄庆丽(青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阿伦特自由教育思想的文化源流与现实意旨[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修梅,周静(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他者伦理学视域下的教师合作[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栾珺玄,程岭(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教师“留不住”问题解决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立香(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强力利器:PBL课堂翻译工具使用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姚秀点(集美大学师范学院).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的课程实施现状——基于厦门市示范托育机构调查数据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静如,张贤萍,朱爱萍,詹毅美(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信息+结构+转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以“会计学原理”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釜迪1,刘汇川2(集美大学纪委;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嘉庚事业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及发掘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春梅1,许诺2(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我国关于日本教师教育研究述评 ——基于CNKI(1990—2020)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尹哲,周锦章(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X县A中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涛(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安大学科研处).北洋政府时期大学无序发展的制度演进及成因[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戴红宇,成若彤(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彦敏,李硕(集美大学师范学院).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纾解对策 ——以小学低年段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爱军,曹慧雅(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群体传播的特质、政治功能及其矫治 ——基于突发性灾难事件的考察[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新葵1,曾乐媛1,陈京军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韩存新1,曾艺娟2(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态度立场副词的纵向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