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大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北朝寺院文学论[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栗军(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阿来作品中的自然生态观探寻[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龙正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羌笛意象与盛唐诗歌[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花宏艳(暨南大学文学院).《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旗人意识与满汉文化融合[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5期
-
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延安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起[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熊威,张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鲁班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曾沁涵1,曾荣2,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斗争秧歌”与延安马克思主义文艺话语的生成[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旭(山西大学文学院).英雄祖先传说与地方社会建构——基于杨家将宗族叙事的田野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刘成群(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论元代北方文脉[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蔡丹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洛阳伽蓝记》都城书写的多民族思想文化特质[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佟颖(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清代锡伯族驻防文学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苏绰《大诰》书写与西魏政权更替[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杨红(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论民间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构——以“十七年”时期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活动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彦杰,罗宗宇(湖南大学文学院).1949—1976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译的特点——基于中国大陆英译作品的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瑜,宋丽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云中记》与阿来的文化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易淑琼(暨南大学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美国华裔文学铁路华工叙事的“后记忆”建构——兼与同类主题的华人历史文本比较[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博物志中动物生命之人类影像[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庄孔韶(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的诗学探索导引[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龚诗尧(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时代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爽(吉林大学文学院).撒拉族作家马学义小说论[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徐艳丽(河北大学文学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代乐府诗研究述论[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丹珍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白文硕(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乡村主旋律书写[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李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溯源[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黄忠廉1,杨荣广2,刘毅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少数民族文化外译的优先路径诠释[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赵蕤(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古代“歌垣”文化视阈下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对歌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王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新媒体语境下口头传统的主体与受众[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李秀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出土文献与早期《诗经》的口头传统[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米彦青(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唐代北部边境地带诗歌意象的生成与表征[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胡胜,金世玉(辽宁大学文学院).《受生宝卷》与早期西游故事的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