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采访部).“音频+”,广播音频再利用路径新探——疫情期间可视化音频爆点案例带来的启示[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高嵩(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政策解读类新媒体报道如何深入人心——浅析“小通在申边”系列短视频在疫情期间的破圈传播[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罗曼(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总编室).疫情催生下的媒体PUGC模式研究——以上海广播电视台2022年上海疫情报道中的媒体PUGC模式为例[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丁桃(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科创传播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普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白岩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困难的时候,媒体不是添乱者,而是沟通者[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沈敏(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探析疫情之下线上文艺的演播样态和未来路径[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徐俊杰(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民生新闻节目如何盘活媒体融合资源——2022年《新闻坊》新冠疫情报道的融媒探索与思考[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李泓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历史的天头地尾,是记者必须抵达的现场[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王志彦(解放日报;上海辟谣平台).面对来势汹汹的谣言,我们选择迎面而上[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李志毅1,2,郭可1,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中国国际舆情中心).浅析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语言实践[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众声喧哗中,做社会的引领者[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俞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身不在岗,传媒人的使命始终在岗[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盛陈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武宁路桥下的一盏灯,一场与配送小哥的深夜对话[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林海(东方卫视).后疫情时代电视综艺的突围之道[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孙承施(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疫情期间上海地区人群触媒习惯分析[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朱家健(上海日报社).热度与温度:后真相时代媒体叙事的守正创新[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沈林(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OOJ三件套”对日传播新模式初探[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舒怡(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从“主播台”到“居委会”——疫情中的传播现象与媒体责任[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有耐心,有定力,有坚守[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刘文国(上海文广局).没有沧桑感,文艺就是轻薄而无用的[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吴林.念过往 向未来[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李东鹏(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疫情与舆情:疫情中传播现象分析与公共舆论话语争夺[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你怎样度过疫情,就怎样度过一生[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朱韶民,陆熠欣,应有为,金瑜,赵彦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释放温暖理性 锤炼专业能力——《来点财经范儿》抗疫主题系列节目创新与思考[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
郭心华(上海市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战疫期间媒介内容传播的双循环[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