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以通识对抗“琐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前的韦伯[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通识又解[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钟晓敏(浙江财经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预设与校本进路[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大学教育、法律传统与法律教育——如何学习“法理学”[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王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20世纪的遗产[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写作为何是通识教育的枢纽[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刘军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论文导向?——通识写作课教学指向的反思[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杰弗里·斯奎尔斯,沈文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通识教育的复苏[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詹姆斯·汉金斯1,吴万伟2,3(哈佛大学历史学系;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翻译研究所).自由派之外的自由学习:文艺复兴时期和当今的人文学科[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汪昱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美国大学国际研究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回顾与展望[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用实践探问本科教育的宗旨——《开启问学求真之路:认识自我与世界》代序[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李忆兰.通识动态[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赵娟(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变与通:《周易》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索[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戴燕(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我怎样上“《三国志》导读”课[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张业松(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经典”的理解与教学——现代散文经典教学谈[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欧阳晓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经典作品的多维文明观——“古代近东的英雄与神祇”一课的教学思考[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经典文本的语境化和反身性阅读——以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导读课程为中心[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苏子洲(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导读与研讨:“二位一体”助推人文教育——以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为例[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张淑卿(台湾长庚大学医学系).当医学生遇见公卫史——汉生病的历史、教学、参访实作及其反思[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
冯培红(浙江大学历史系).论历史通识教育中的整体性[J].通识教育评论,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