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荣国1,范丽2,杨阳3(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铅锌矿渣中汞的渗滤特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袁珂月1,2,钱雅慧1,2,许丹丹1,2,梁汉东1,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内蒙古乌达矿区土壤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王红磊1,裴宇儇1,沈利娟1,赵德龙2,白永清3,赵天良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2008~2018年武汉市BC气溶胶时间演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汪恒1,2,袁权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稻根际土壤中汞的微生物循环过程[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赵大双1,姜春露1,赵琦1,陈星1,李畅1,郑刘根1,陈园平2(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安徽科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基于PMF和PCA-APCS-MLR模型的煤矿区地下水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顾永波1,2,白莉1,王小霞1,2,魏来1,2,邢文聪1,2,李军1,刘小龙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干燥方式对喀斯特流域土壤氮形态测定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22,第5期
-
顾会,赵涛,高月,孙荣国(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李晓菡1,邹俊亮2,武菊英2,阚海明2,庞卓2,张国芳2,胡恭任1(华侨大学环境科学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对增温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黄静1,2,周忠发1,2,丁圣君1,2,石亮星1,2,张恒1,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双河洞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徐爱喆1,韩晓昆1,2,刘铭轩1,Guo Laodong3,剌伟1,丁虎1,2,郭庆军4,郎赟超1,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School of Freshwater Sciences,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与资源工程研究室).渤海湾两条河流及其近岸海域水体中DOM的光谱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武阳1,2,刘再华1,于青春2,韩翠红1,夏凡1,鲍乾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水体溶解无机碳、总氮和总磷输出的影响——以贵州普定沙湾模拟试验场为例[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谭川疆1,潘忠图1,罗有发2,3,付天岭4,钱晓莉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不同改良剂对黔西北锌冶炼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效果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黄明雨,吕兴菊,卫志宏,董琼蕃(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洱海大气氮素湿沉降特征[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居鲁都孜·沙山1,2,昝梅1,2,阿里木江·卡斯木1,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李婷婷1,2,3,贾黎黎3,朱鑫3,张新昌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雷州半岛富硒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其利用区划研究——以城月地区为例[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王春1,陈梓杰2,王莹2,刘意章2,刘承帅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黑色岩系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锌富集特征与环境活性[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王柏慧1,2,孙静1,2,吴攀1,2(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煤中微尺度重金属赋存特征[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谢雨婷1,杨茜茜1,廖佩琳1,孙渝雯1,高全洲1,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硫酸参与的湿热流域化学风化对河流水化学影响研究综述[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王庆云1,2,张国平1,马超1,2,毛宽1,2,陈京晶3,柳凤娟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磷酸盐对硫化亚铁(FeS)吸附Sb(Ⅲ)的影响机理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吴梅1,2,李社红1,廖杰1,2,薛利利1,3,胡锋1,2,杨启豪4,赵振杰1,5(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种复合铁基钝化剂对黔西南高砷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崔灿1,牛姣姣1,谢雅典1,胡海良1,张建辉1,林森2(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院重点实验室).支化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磁性纳米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张顺成,杨业,崔丽峰,徐胜(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约束贵州涟江流域沉积物埋藏历史[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王红磊1,颜雪1,沈利娟1,白永清2,赵德龙3,赵天良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13~2018年武汉市降水和BC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2,第4期
-
董丽君,张展华,张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土壤环境汞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何正宇1,魏锦博1,程波1,陈路锋2,曹梦西2,阴永光2,梁勇2,蔡勇2(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汉大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学院).地表环境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展望[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张睿,孙若愚,曹蜚,刘羿(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汞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王洁1,2,孙学军3,李明月1,2,李胜楠1,2,郭军明4,张强弓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螺沟冰川融水径流中汞与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樊熊菲1,张可1,郑旺1,范雨生1,帅旺财1,袁圣柳1,2,陈玖斌1(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Chemistry Department,Trent University).大气颗粒态汞的粒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以天津城区样品为例[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刘梦圆,孙亚飞,周立旻,郑祥民,王永杰(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硒和生物炭联合施用降低稻米甲基汞累积的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
张文富1,王校海2,周华泽2,艾丹妮2,张儒峰2,苏启照2,刘生强2,袁巍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护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云南补蚌区域典型热带森林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