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志伟(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字人文研究的四个层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女性奇观、银幕经济与女性凝视 —— 劳拉·穆尔维《后影像》中的观看机制探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柳士镇(南京大学文学院).《世说新语》中异构同指之称谓:王夫人、谢夫人 —— 兼谈礼敬称谓词“夫人”的历时使用[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郭万青(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钱玄先生与古汉语教材编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魏耕原1,2,张媚东2(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六州歌头》由冷趋热而名作无多的原因[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李成坚1,张倩兰2(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论当代爱尔兰剧作家马克·奥罗戏剧中的中国意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家谱所见三篇宋元人佚文辑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饶高琦,胡星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自晚清到民国《申报》主题词的历时演变和分期[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朱军,卢芸蓉(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从方位词到范围名词:“其中”相关问题研究——兼议其在审计文本中的应用情况[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梁银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王华宝(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段玉裁、王念孙“问学交”的标本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刘文正(湖南大学文学院).关于“所V”之“所”的来源和进一步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李小军(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适”时间及语气(关联)用法的形成和发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陶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唐书·文艺传序》的重构性书写与北宋文坛之关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刘士义,罗沁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明代书函交际与《金瓶梅》叙事结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蒲曾亮(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地域文脉赓续与桐城宗风南传——兼论姚鼐对江西新城古文的沾溉之功[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岳晓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批评思潮探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叶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渐逝”抑或“渐常”?——《光芒渐逝的年代》中的家族史、资本域与侨易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邓秋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关系”中展开的存在之思——刘震云对当代文学反讽的超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董琳璐(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以“景”观“侨”:以《魔山》为中心的“侨易景观”阐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吴柱(山东大学文学院).《论语》“女子与小人难养”新证——基于“养”的语言学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金钰(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言”与“不言”的吊诡 —— 论抗战时期的文学南京①[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冷文玥(中国艺术研究院).探索异质文化场域——1933至1936年中国内地官方电影出访之各界批评管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李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第三元流力——侨易学视域下的米亚诺的“边界身份”书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李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法与礼的虚无:《金瓶梅》中的社会乱象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李颖(武汉大学文学院).论吴敬梓以“师恩年谊”关系结构《儒林外史》[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孙慰川1,徐广飞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的励志电影[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