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姬慧(榆林学院文学院).陕北曲艺的语言特点与文化价值[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林朝虹,林伦伦(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潮汕方言童谣的教材研发与乡土记忆重建[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杨田,张民巍(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江门侨居兴建、装饰风格与文化认同[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伊崇喆(上海大学文学院).袁于令明传奇评点论略[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徐明翔,黄义枢(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阴阳判》作者新考[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陈杭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当代金华斗牛民俗重构中民间精英的角色与功能[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刘艳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内的名录移除机制研究[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章立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印度传统纺织技艺的活态保护及其借鉴意义[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庞国华,冯穗钧(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东培正学院).海南大安黎族剪纸符号及其当代价值[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刘阳河(山东大学文学院).从文学经典到文化商品:梅兰芳《黛玉葬花》的舞台展演与接受流变[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张丹(南京博物院古代建筑研究所).清代中国外销玻璃画研究[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王霄冰,陈科锦(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民俗资料学的理论、方法与范式探索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化遗产,2023,第5期
  • 裴齐容,张骁鸣(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及其与地方关系的重构[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钟敬文与李约瑟关于中国谚语的世纪对话[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车文明,李筠(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古道、商贸与演剧文化:以长治潞州区南垂村玉皇庙为中心[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何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龙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现代文明价值[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刘倩(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青木正儿藏中国民俗版画研究[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赵姗1,2,谷佳媚2(郑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记忆再生产:履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新维度[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王剑1,吴娟2,3(贵州开放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体形、语言与修辞:侗戏《珠郎娘美》剧本变异性研究[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杨婕,段友文(山西大学文学院).平遥纱阁戏人遗产的“雅俗困境”与超越[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程波涛(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两宋风俗画的文化叙事取向[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杨明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神话与迷信之争的知识溯源:以1920年代世界考证潮流为中心[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张艳辉1,刘祯2(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梅兰芳纪念馆).元散曲中古琴文化内蕴的消解与变调[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段金龙(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董每戡与二十世纪戏剧学[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刘森林(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董其昌“密码”和顾绣的转向[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闫慧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叙事特征研究[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莫继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医药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刘志扬1,吉牛乌各2(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日常生活变迁与彝族服饰功能拓展[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 张明辉(宁夏大学法学院).火草织布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从会访谈[J].文化遗产,2023,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