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佳(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散文小诗》到《野草》 ——论翻译《巴黎的忧郁》对鲁迅散文诗创作的影响[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5期
  • 王蔚(独立研究者).许广平与“李小辉”新考[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5期
  • 张立本1,刘春亮2(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了“民族的团结与和平” ——在文艺思潮与政治嬗变中阅读《铃珰花》《山路》[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周保欣(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地方性起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问题意识[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彭明伟(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早期陈映真小说与“战后”问题[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钟晨珏,徐秀慧(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映真与香港文坛的互动及其左翼实践[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姜云飞1,张智慧2(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意识形态的博弈与沦陷区上海“职业女性”的时尚生产 ——以通俗文化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张屏瑾(同济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何以“现代”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点再思考[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韩国]延光锡(浙江海洋大学中文系).台湾社会性质论的文学奠基 ——试论陈映真的《铃珰花》[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王斐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南栋》“沉默叙事”的多重意涵 ——兼论陈映真对“白色恐怖”的另类书写[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王璞(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和亚洲语言文学系).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1 ——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霍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下文学生态[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赵刚(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陈映真是如何炼成的?[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王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陈映真的《忠孝公园》与现代中国政治认同问题[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马臻(长沙市明德中学).如何理解陈映真及其文学? ——从赵刚的陈映真研究谈起[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李欧梵1,张历君2(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两代人”的知识和感情系谱 ——李欧梵谈《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1[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张立本.刊登陈映真作品的部分杂志剪影[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4期
  • 黄丹銮(汕头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开发部).劳动妇女的主体性及其书写限度——对丁玲《杜晚香》的再思考[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熊权(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士绅与革命:关于丁玲家事、家史的释读[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宋剑华(暨南大学文学院).互为镜像的莎菲与丁玲——重读《莎菲女士的日记》兼谈丁玲早期的情感生活[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徐秀慧(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郭佳乐(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见朱湘致胡适佚信两通手稿考论[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倪伟(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笔谈人民主体性的重建与当前文学之责任[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彭志翔(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动”之以情:根据地农民读报的情感实践[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孙维(上海大学文学院).报纸发声:1950年代初上海工人读报小组研究[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逆向流动的主体与基层传播的网络化[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 孙慈姗(北京大学中文系).多重关系网络中的女性与革命——丁玲《母亲》系列文本研读[J].现代中文学刊,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