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屈贵蜀,何晴,严梦涵,陆芍华,黄瑞玲,彭瑶顺,庄许诺,许丽惠,王全溪(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番鸭呼肠孤病毒p10.8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何玉友1,陈双林1,郭子武1,张玮1,汪舍平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常山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不同弃管年限毛竹林立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如梦1,杜逸菲1,高玢垣1,丁元鑫1,孙仲享1,2(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赖于JA信号的蛋白酶抑制剂介导番茄对斜纹夜蛾的抗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吴宏琪,谢天悦,杨永森,林碧英,申宝营,陈玲玲,雄伟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低温弱光对茄子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吴铮1,吴晓柯2,徐爱俊1,陶忠良2(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基于Android平台的立木胸径测量系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汪星星1,陈钢1,戴嘉豪1,曹光球1,2,曹世江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质对杉木幼苗新叶叶绿素荧光规律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朝江,王世清,高春燕,李慧,夏伟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太岁中真菌菌群结构及分离菌株的DNA验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黄在兴1,宋昭昭1,梅兰1,李曼1,刘朋虎1,苏德伟1,林占熺1,鲁国东1,2(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基于转录组学的巨菌草内生链霉菌拮抗玉蜀黍平脐蠕孢的分子机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郑姗姗1,2,陶长铸1,2,吴鹏飞1,2,马祥庆1,2,蔡丽平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长汀红壤侵蚀区土壤砂砾化对土表温湿度及种子萌发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永坤,靳成,杨琪,朱杰威,吴传宇(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一种轻简化可拆式果园运输轨道的设计与试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唐胶1,彭祚登1,贾清棋2,熊建军2,刘春和3,冯天爽3(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黄垡苗圃).城市排水污泥对竹柳扦插苗生理特性及N、P、K含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陈彬1,2,姜旭萌3,宋杰1,梁俊峰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国西南红菇属2个新记录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5期
  • 潘昭隆1,刘会芳1,赵帅翔1,马海龙1,张翠英2,段志平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发展学院;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氮肥投入对不同土壤类型电导率变化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黄小芳1,2,毕楚韵1,2,王和寿3,陈其俊4,胡韵卓2,黄碧芳1,许明2,杨志坚2,陈选阳2,5,林世强1,5(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宁德市农业农村局;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薯基因组bHLH转录因子鉴定与逆境胁迫表达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潘科1,方仕茂1,刘忠英1,杨婷1,戴宇樵1,田小强2,杨胜全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茶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基于GC-MS/MS分析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陈珺1,张庆晓1,顾娇1,王楠2,朱向涛2,白尚斌2(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毛竹入侵对杉木林生长和植被组成的初期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张羽1,孙浩钊1,刘燕飞1,汤行昊2,方熊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氮添加和干旱对亚热带两个树种生长、光合及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张彦,倪晓慧,王栋,程万里,韩广萍(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木质新型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静电纺CNC增强PMMA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沈硕(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马铃薯育种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度嗜盐菌ST77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及菌株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滑永春,马秀枝,萨如拉(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内蒙古地区草地NPP时空变化及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白金慧1,张萌1,姚立萍2,王琳1,申亚茹1,时雅倩1,花秀凤3,陈清西1,文志丰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黄毛草莓FnbHLH68转录因子基因 和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黄戈晗1,李晓晨2(苏州海关;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酢浆草属一新归化种及分类整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邓云(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7—2019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致病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黄丽婷1,陈晓云1,邓智文1,陈乾1,林宇2,荣俊冬1,郑郁善1,苏小青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米筛竹林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张耀1,林智熠2,周文娟1,潘镇泽1,傅佳蕊1,陈景新1,倪林1,3,邹双全2,3(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圆齿野鸦椿枝条抗辣椒疫霉病菌活性成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黄怡婷1,陈之歆1,魏忠庆2,郑奋2,牛佳1,刘鸿浩1,庄婉娥3,徐开钦4(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水科学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资源循环与废弃物研究中心).基于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的生物活性炭氨氧化机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马彬,王世伟,热比古丽·亚森,李春萍,丁俊杰,薛泽政,李振瑜,林静芸,阿不都萨拉木·阿力木,古丽给娜·阿不都米力克(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氮素形态对核桃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王浩,白玉娥(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基于组学技术的植物体细胞胚胎发育研究进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 李虹雨1,2,丁韦程1,2,和秋菊1,杨晨1,马方舟3,施雯1,易传辉4(云南省森林灾害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Smith)两亚种(膜翅目:胡蜂科)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