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廖巧云1,徐盛桓2(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情境关联与谐音格的表达[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陈冬纯,邓玉洁(广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生英语深度阅读的元认知投入——基于数字足迹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阿婧斯(内蒙古师范大学).语象叙事在口头传统中的应用——以蒙古史诗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范莉(中央财经大学).外语阅读研究的“来龙去脉”——基于CNKI与WOS数据库的文献可视化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杨枫(上海交通大学).翻译在知识之间 人在知识之上——写在《知识翻译学宣言》发表2周年之际[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周桂君,林琳(东北师范大学).“感受意”的体认生成路径及其话语表征探析[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陈法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家形象意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几个选词[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卢冬丽1,2,李慧慧1(南京农业大学;北陆大学).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彭宣维,高继华(深圳大学).论量子化的事件运动轨迹[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韦丁文(云南财经大学).从《比较文学》的发刊词看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构[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付蓓(外交学院).对话与一致: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符号自我建构[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5期
  • 王文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文明互鉴中的新责任和新担当[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仲文明,施晨旭(中南大学).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OR译名“运筹学”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杨枫(上海交通大学).知识翻译学论纲[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刘满芸(长治学院).论知识的语际旅行、变迁与超越[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湛军(上海海事大学).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建设: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张四红,梅书琪(合肥工业大学).RCEP区域伙伴国家语言安全建设的实践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王宇弘1,潘文国2(沈阳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中国语言文化助力新时代外语教学——潘文国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殷海红(广东药科大学).从“学术”到“学术翻译”概念考辨[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许文胜,刘巧玲(同济大学).媒体视角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译者形象[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张顺生1,丁后银2(上海理工大学;宿迁学院).黄源深的翻译美学艺术——以《道连·格雷的画像》的翻译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刘冬霞1,2,李增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社会变革与人际关系的转化——以埃奇沃思小说中的仆人形象为分析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杨明明(上海交通大学).走向辩证整合之路——吴元迈先生的文艺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张慧玉1,俞晔娇1,2(浙江大学;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MTI项目学生期望及现实对照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李海蓉(中山大学;广东培正学院).近现代日本汉学家的中国体验及其叙事策略[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杨永林(清华大学).知识翻译学新范式:怎么看、如何用、盼什么?[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陈传显,张宇(海南大学).知识: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姚红艳(武汉大学).我“食”故我“在”——《无声告白》中的饮食叙事与族裔身份[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 马韬(上海杉达学院).“actually”语用功能的搭配变化率——基于语料库的循环神经网络分类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23,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