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丽君1,2,杭筱琪3,童垚森3(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寻求“媒介”与“语文”的统一——关于跨媒介阅读教学的访谈[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陈姬(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安留敏(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中跨学科教学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王祥连(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提升素养,“用”是必由路径——以《白鹭》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陈林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解读与实施建议[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语文学习任务群面面观[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喻平1,费岭峰2,任景业3,徐斌4,潘小福5,钱阳辉6,张齐华7,储冬生8,魏光明9,贲友林10(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周楼小学;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党支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新课标研读“十人谈”之小学篇[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章飞1,朱建明2,钱德春3,潘小梅4,刘东升5,孙琪斌6,石树伟7,杨丽娟8,孙学东9,赵维坤10(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基础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省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数学新课标研读“十人谈”之初中篇[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姜甫(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实施有“术”,评价有“方”——花样跳绳校本化推进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殷会荻(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为作文拟个好标题[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叶小丽(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家校沟通的“两心”和“四要”[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周琴妹(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孤独症儿童在园常规的个案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管建刚(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教书三十年——我的成长心路历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高慧(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也谈符号意识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陶冶(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小学).仿写:要“仿”,更要“变”[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唐禧(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辛词教学新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陆雨心(江苏省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材料的阶梯式配置与投放[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徐舟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唐代科举制下“贤良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宗锦莲(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读书的一次实验[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胡芊帆(南京大学数学系).不要训练“配合”的学生[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吴长燕(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吴长燕作品欣赏[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史继菲(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为师之责与为师之道——《师说》中教师形象的阅读梳理与当代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李燕(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无为”与“有为”——老子思想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1期
-
陈大伟1,2,3,刘倩秀1(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河南教师成长书院).追求更有质量的观课议课[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
胡红(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党支部).“阳台农场”里的“语文+”学习——二年级语文跨学科学习尝试[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
蔡金法1,王涛2(西南大学;美国塔尔萨大学教育系).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解读新课标中的“问题提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
袁爱国,陈连林,曹国锋,向浩,沈建军,梅晴,樊智涛,汲安庆,袁源,黄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师范大学).“智美”:学科课程中的美育——以《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
郭学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问题引领,促进学习进阶——《综合问题分析》一课教学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
吴永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