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毓林(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机对话-聊天机器人”与话语修辞[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张虹倩(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修辞知识生产的可视化分析[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赵芃(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语体结构的跨时空变异研究[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李强(上海大学中文系).从论辩理论和交互主观性看“差点儿没VP”的语义识解[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李胜梅(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预科教育学院).比喻关系词的专职性和兼职性[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杨海明,王艺文(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戳破”“看破”与汉语表达的视觉化呈现及感知外化[J].当代修辞学,2021,第3期
  • 张德禄,赵静(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王治敏1,赵慧周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隐喻继承理念下的“像X一样A”的限制研究[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刘承宇,汤洪波(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文学院).白话法言法语:解包庭审话语中的名物化语言[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杨翕然(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普法叙事体中的视觉时间表达[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崔玉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法庭自我识解与身份构建研究[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王振华,李佳音(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高危话语与极端活动:基于评价性语言的心理实现性讨论[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徐盛桓(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对偶性与转喻的理解和表达[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贺天琪1,2,刘美君1,何洪峰2(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动素名词的概念转指及语义演变路径[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王振华.主持人语[J].当代修辞学,2021,第2期
  • 祝克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风格研究的理论渊源与功能衍化路径[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王文斌,赵轶哲(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论超常规四字格成语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安卡·加塔1,毛浩然2,王赛珈3(罗马尼亚加拉茨多瑙河下游大学“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脱离式论辩风格:作为表达手段的文本类型[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弗朗斯·H.凡·埃默伦1,汪建峰2(江苏大学国际论辩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论辩风格的新思考[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托恩·范哈福坦1,马尔滕·范莱文1,李建新2(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中心;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论辩风格与语言风格的关系——系统整合论辩风格与语言风格分析[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刘婉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风格互文”现象的描写解释与特征识别[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孟凡璧1,2,武宁1(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语言与认同:社会、文化、国家、全球——第四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尉薇.《互文性与互文语篇研究:“望道修辞学论坛”论文集萃》(第四辑)出版[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 谭学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义位/自设义位:释义话语风格特征之广义修辞阐释[J].当代修辞学,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