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论新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赵维树,赵欣韵(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于ISM模型的特色小镇风险因素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周生杰(苏州大学).江苏唐五代刻书述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孙桂平(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从咏画角度辨析《惠崇春江晓景》相关问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曹珍(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张洽《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辑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欧(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椅子的设计史及其经典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徐崧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产业处).“双链”深度融合视阈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龙长安1,高宇飞2(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路长制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朱成山(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论“常州三杰”的初心与初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周生杰(苏州大学文学院).主持人语[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典兵(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意涵结构及形成路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仇琛(徐州工程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各利益相关者协同规则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孙飞1,曹守慧2,段柯3(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徐州市行政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嬗变逻辑、理论内涵与政策取向[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桃花,周国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离而难返之“家”:《大海啊,大海》中的城乡叙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晓乐(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低碳物流研究进展:基于Cti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马卫中(苏州大学文学院).近代女性文学大系编纂刍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震云(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论西夏建元前诗文兼证其族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焦子铉(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基于心流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内生驱动教学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明(中国矿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论文学作品翻译的形而上质再现与“道”[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琦,郝泽钰(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地铁站域湖湘文化的建构与传播[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全林强(厦门大学哲学系).“有物必有则”:从过程的观点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希富,金波(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行业竞争程度、企业专利被引用数与融资约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周生杰(苏州大学 文学院).徐州古代刻书述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祖英(福建省委党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综述[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徐晓刚1,朱建红2(徐州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淮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人才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何颖1,李苏北2,朱文珍1,周凝蓉1(徐州工程学院 金融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型高校继续教育赋能师资建设的实践路径 ——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明虎,余孟蕊(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职能转型、融资平台投资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效应研究 ——基于浙皖2省县级融资平台数据检验[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萧洪恩(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家国同构的情感与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中华字辈语研究之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晓莹(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杜道流(淮北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试论汉语“已然”范畴的三个主要来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