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于伟1,关增建2(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术东渐:《火攻挈要》知识来源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吴亚欣,于国栋(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话分析的本质与特征——一种社会学视角[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舒卓(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STS中心).证据是命题吗?[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周翊泓1,吴奕澎2(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论暴力的技术建构[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唐国尧1,徐祥运2(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审美知觉研究的新视域:预测加工理论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何朝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论布兰顿的实用主义指称理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李胜辉(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进化揭露论证与近因/远因之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5期
  • 肖峰(上海大学哲学系).脑机接口的价值选择:治疗还是增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杜文静1,刘海2(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贝叶斯人工智能的概率证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凯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量子力学的信息论重构及其实在论意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张毓芳妃(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现象学具身思想对约瑟夫·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延展性启迪[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阙玉叶1,黄传根2(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亚里士多德的宇宙目的论及其与奥古斯丁的比较[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余天放(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一种获得先天知识的思想实验何以可能?——论可能的经验与被奠基的概念[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陆群峰(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超越技治主义:重思专家专长与专家角色[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葛玉海(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增强技术的身体抵抗问题及哲学反思——从机器到NBIC会聚技术[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郭菁(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莱布尼茨逻辑学手稿的中文编译及研究之审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易显飞,杨景钦(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质疑”及其不合理性[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许玉俊(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基于预印本的科学交流机制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秦俊1,甘霞1,2(山西农业大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宣传科学精神的历史经验——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李建福(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环境治理研究跨学科知识合成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陈勃杭(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重新审视欧内斯特·内格尔的还原模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闫欣彤1,郑伟平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哲学系).论证言知识的功绩归属问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王云卉,曹剑波(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体内唯一性论题的语境主义批驳[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陈红兵,张琼艺,冯健侨(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技术时代创造力商品化矛盾性解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邹文卿,徐友鸽(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区域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科学的无限与有限:科技政策线性模式困境及复杂性转向[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吴雪梅(南开大学哲学院).对达马西奥“躯体标记假设”的辩护——一种心灵哲学与神经生物学的视角[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黄金枝1,贾利军2(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大数据的哲学审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4期
  • 韩来平1,2,陈璇1(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理与路——科技伦理共识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3期
  • 李璎珞(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形成演进及实现路径[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3期
  • 呼思乐,刘燕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从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看中医现代临床科研中“证”的演化及其意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