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范旭燕1,李跃清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对下游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刘蕾,张凌云,李宜爽,蓝柳茹,赖锡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气象局).桂北山区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胡燕1,2,刘红武1,2,蔡荣辉1,2,苏涛1,2,张霞3(湖南省气象台;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气象台).低涡影响下湖南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曹萍萍1,2,王佳津1,2,肖递祥1,2,王彬雁1,2,陈永仁2,3(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攀西地区2021年夏季多模式降水预报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陈秋梅1,周筠珺1,2,邹书平3,杨哲3,曾勇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雹暴系统中单体相互作用宏微观物理过程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刘春1,2,李跃清1,3,刘自牧4,叶秣麟1,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内江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初生阶段西南涡发展与消亡的物理机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沈雨1,2,周筠珺1,3,李国平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气流辐合对高原低涡切变的影响[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冯亮亮1,华维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对云南春末5月降水的影响[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殷鑫,吴小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前冬印度洋海盆一致模对ENSO衰减期华南春季降水的影响[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赵天良1,舒卓智1,郑小波2,李跃清3,徐祥德4,郭晓梅3,胡俊1,吴明1,张磊4,曹蔚2,杨富燕2,廖瑶2,程晓龙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盆地大气气溶胶污染时空变化的地形影响研究进展[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郭豫宾1,张船红1,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测绘技术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基于Landsat 8的川西复杂地形太阳辐射估算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李平1,王鸽1,王顺久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候中心).阿里地区狮泉河近30年总辐射和净辐射的变化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邓彪,王春学,孙蕊,王顺久(四川省气候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近10年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冯良敏1,2,周秋雪1,2,范江琳1,2(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最高最低气温日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康龙1,肖天贵1,2,假拉3,坚参扎西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藏自治区气象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云南自然灾害防御技术研发中心).拉萨-林芝铁路沿线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韦荣1,张小玲1,2,华明3,党莹1,姜雨彤1,赵晨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四川省成都市气象局).2012~2020年成都市不同等级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唐信英,罗磊,王鸽(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1980~2014年霾的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吴昱树1,2,王林3,陈权亮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多模式预报系统对东亚冬季风预测性能的评估[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胡洁1,巩远发2,黄鹏3,次丹卓玛1(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气象局).夏季青藏高原低值系统与地气温差及我国降水的联系[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赵润华(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系统性雷暴天气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4期
  • 白宇轩1,杜军2,3,王挺3,索朗旺堆2,党雪妮1(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气象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墨脱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1971~2020年藏东南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孙蕊1,2,丁雨虹1,3,郭海燕1,2,徐金霞1,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省气象台).基于GIS的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划[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王佳津1,2,曹萍萍1,2,肖递祥1,2(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攀西地区精细化预报与数值模式小时降水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宋云帆,闵文彬,彭骏(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FY-4A卫星反演大气水汽总量评估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杨富燕1,2,陈百炼1,2,白慧1,2,毛倩3(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黔东南州气象局).贵州省近60 a温度变化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张艳梅1,2,顾欣3,陈杨3,赵杰3,莫乙冬3(贵州省气象台;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黔南州气象局).“6.23”梅雨锋西段贵州南部大暴雨诊断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吴安南1,李国平1,2,师义成3,秦蕾蕾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次网格地形方案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区一次大风天气的数值模拟[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李跃清(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研究进展[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彭思越,王莹珏,黄泽文,郑佳锋,车玉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东南部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 王博为,苑跃,王姝,杨杰(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气候影响下的雅砻江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与功能遥感监测评价[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