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持人语[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3期
-
贺天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化城”的怀旧与未来——《宇宙风》“北平特辑”及其内在张力[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3期
-
孙晓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酬唱应和与文本互渗:林徽因与徐志摩诗作细考[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洪文豪(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言志”之辨与1940年代现代诗学的转向——以朱自清《诗言志辨》为中心[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李雪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受戒者的文学”说的希腊渊源补证——从《周作人散文全集》中的一处错版说起[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孟石峰(青岛滨海学院).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场域中的共同体意识——以汉语小说与朝鲜语小说为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余冰清,刘云(安徽大学文学院).被遮蔽的布拉格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与实践——以米列娜的研究为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赵凡(昆明学院人文学院).“语言以通乎心志”——清代考证学革命与“言文一致”的自生脉络[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李乐乐(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鲁迅近体诗韵与章太炎《成均图》音理之关联[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刘泽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看不见的控制:儒学思想对传统文学的规训机制[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常鹏飞(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春万岁》热”:20世纪50年代革命理想主义的复归与重构[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贺伯特·博德,黄水石,戴晖(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面向情感彰显说服力的修辞学[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李易特(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齐梁士人群体“请托代笔”风气与“笔”的文学地位提升[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刘家思(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文学感性与学术理性的润化和融通——论刘跃进散文创作的艺术策略[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金卿东(韩国成均馆大学中文系).白居易《劝酒十四首》在朝鲜的接受及其意义[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王琳夫(华东师范大学).曲类交叠与文本呈现——词调体类演变的双重机制[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刘林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个体的吟唱:唐宋诗中“诗/吟+个体指涉”诗语考论[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本刊定价调整启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贺照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社会,更不能忘记人——《社会·历史·文学》编后记[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景兴燕1,袁盛勇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河南大学文学院).为悲苦者刻魂* ——论鲁迅小说中的木刻投影[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跨学科研究的“跨”与“返”[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傅守祥1,陈奕汝2(新疆大学;温州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三体》的技术理性批判与文明新启蒙[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刘涛(河南大学文学院).一篇首次梳理河南近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 ——谈《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兼及周佛吸其人[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詹冬华(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审美时空观与中国艺术美学[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王松锋(河南大学文学院).青年出路、“新人”塑造与地方化探索 ——论路遥小说《人生》的戏剧改编[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於可训(武汉大学文学院).要重视和加强跨学科研究中的文学性 ——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5 届(开封)年会上的发言[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袁盛勇(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本体与空间拓展 ——现代中国文学跨学科研究之我见[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贺伯特·博德,黄水石,戴晖(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逻各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石与经纬[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冯倾城,周明洁(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南国人文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1 世纪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