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秦明皇1,陶栩2,佃松宜1,郭斌1(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伺服电机速度的分数阶滑模容错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刘晔伟1,2,周庆瑞1,黄昊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分布式卫星系统动态任务协同规划算法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王泽国,王志文,王华强,王云鹏,王磊,李莹(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惯性测量单元参数与姿态对粗对准误差影响分析[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程会艳,郑然,武延鹏,张腾飞,王苗苗(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一种提高多探头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的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邢琰1,2,姜甜甜1,2,贾永1,2,刘磊1,2,杨孟飞2,3(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面向地外天体表面智能感知与操控研究的多源数据集[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冯佳佳1,2,谢军1,2,黎飞1,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一种基于故障及欠驱动情况的反作用轮配置优化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韩铭麟,胡军(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一种跳跃式再入鲁棒轨迹规划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冯骁1,2,汤亮1,2,关新1,2,郝仁剑1,2,张科备1,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大型挠性天线的主动振动抑制与相对位置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陈夜,彭海阔,李奇,张如变,王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星载阵列天线型面优化调节方法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魏居辉1,王炯琦1,穆京京2,何章鸣1,3,周萱影1(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卫星电源系统异常检测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付亮勇1,胡锦昌1,2,刘一武1,邓家权3(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3798部队).基于视觉导航的自主小行星弱引力场测量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龚宇莲1,2,何英姿1,2,马楠3,阎师3(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器发射前动基座自对准方法比较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4期
  • 胡海鹰1,2,朱永生1,2,江新华1,2(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美国高轨空间安全发展态势及其关键技术[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王典军,武冠群,韩璐,经姚翔,刘崇华,尚霄宇(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美国GSSAP卫星观测模式分析与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姜丽辉,郑循江,杨逸峰,赵旸,张徐玮,孙朔冬(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基于TOF相机的超近程空间非合作目标的位姿估计[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肖帅,王韬,张树华,梁静静,张世俊,吕文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一种基于手眼相机的空间机械臂在轨标定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王海明1,曾鸿1,于兆吉1,罗鹰1,居鹤华2,韩建斌1,张玉梅1,王玉超1(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轴不变量的空间机械臂多臂协同灵巧操作控制策略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陈宗宇1,2,宋志军2,吕敬2,王天舒3(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微重环境小脉冲激励下液体晃动等效模型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魏远明1,2,王孟磊3,耿云海3,吴宝林3(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航天器快速轨道机动过程中时变转动惯量实时辨识[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徐安林1,郭绍刚2,贺盈波2,季月明3(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星载触发式瞬态目标智能感知算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邹奎,宁宇,吕楠,张世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安全飞行器GNC技术研究进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刘付成1,2,叶立军1,3,4(上海市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基于多星编队的GEO目标巡视策略[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蔡亚星1,2,王兴龙2,朱阅訸1(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GEO在轨服务任务建模与强化学习服务序列规划[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张庆泽1,尹龙逊1,张强2,王博1,叶东1,王佐伟3(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航天器多约束空间抵近掠飞轨迹优化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宁宇1,王露莎2,邓家权3,宫经刚1,王明明4,5(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与维修重点实验室;63798部队;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空间机动飞行器末级火控机构目标控制量修正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禄明1,杨雨川1,邬志华1,付怀龙1,郭锋1,任伟艳1,张新宇2,张巍2(河南大学;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星敏感器激光辐照损伤效应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3期
  • 宁之成,刘潇翔,王淑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机理与数据融合的航天器控制系统数字孪生建模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