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进(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从“象”到“相”:西汉长安城布局的堪舆符号思想解析[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王涛(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从审美视角看《道德经》中的“道”与《摩诃婆罗多》中的“梵”[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续静(成都大学).早期“笑”的重构——英语世界老舍作品“喜剧论”研究辨析[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孙太(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方法论视域下的宇文所安唐诗史书写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韩周琨(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学的对话自我[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对三星堆的失语——四重证据法重建思想史原点[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李伟昉(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赵渭绒,谭茹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明互鉴与比较文学研究新格局——“文明互鉴与文学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会议综述[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2期
-
元成1,树林2,3,4,5(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在中国蒙古族地区的传播[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郭晓春(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辞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研究述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李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学科教育与发展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王芳(德国莱比锡大学暨萨克森州科学院).丝路北道的天竺风情:克孜尔110窟佛传婚礼图及其梵剧元素[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姚思琦,吴圣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泰语系).印度古典诗学味论对泰国现当代文学评论的影响——以文乐·特帕雅苏婉的《论泰国文学之“味”》为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树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在中国藏族地区的传播[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孟昭毅1,2,梁玥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诗镜》与仓央嘉措情歌[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吴恙(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变异学视角下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的接受[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杨伟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孟加拉语部).泰戈尔诗歌作品的孟加拉语诗律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尹锡南(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梵语艺术论名著《乐舞渊海》的舞蹈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夏凡,车明锦,孟文武(四川音乐学院).《舞论》的什鲁蒂(微分音)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林丰民1,2,秦烨2,3(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信息工程大学).阿拉伯与印度文化关系刍议[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曹顺庆,高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心雕龙》与《诗镜》风格论比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支宇,吴桐(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方文论的介入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审美主义文艺理论的知识生产——基于童庆炳《文学概论》(1984)引文注释excel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秦刚(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泰国艺术大学).印度古代造像论的长度测量及其反映的秩序观[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王汝良(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校).中印诗学和谐论比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王鸿博(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印度诗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舞论>研究》评述[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李建中,吴煌琨(武汉大学文学院).词以通道:关键词阐释的经学范式——基于两部“字义”的学理考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张琪(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古印度泰米尔语典籍中的文学理论探赜——以《朵伽比亚姆》之《题材篇》为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张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跋娑独幕剧《断股》的诗律与诗风[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于怀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梵语诗歌中的宫廷美学:以《罗怙世系》为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
田克萍1,2,胡瑞1,智辉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当代印度梵语诗学研究的里程碑——印地语著作《梵语诗学批评史》简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第1期
|